定 价:¥28.00
作 者: | 陈宣良 著 |
出版社: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丛编项: | |
标 签: | 暂缺 |
ISBN: | 9787208124653 | 出版时间: | 2015-01-01 | 包装: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184 | 字数: |
《中国文明的本质(卷一)质》力图打破西方中心论,为从近代以来的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的崛起,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中找到“自强”的来源。它在连续性文明和破裂性文明两大概念的关照下,通过将连续性文明视为中国历史的一种“主要的发展模式”,以西方断裂性文明作为参照,探索以全责组织和一体化的公共权力为基本原则的中国文明自身的发展道路。第一卷探讨的是重要的方法论问题,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历史上各种关于文明发展的基本理论做了清理,第二部分,在清理这些基本理论之后,作者提出了自己的方法论原则,开始建立自己历史哲学的基本范式。
陈宣良,武汉大学哲学博士,萨特名著《存在与虚无》(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6年)最早的翻译者和西方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著有《法国本体论哲学的演进》(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等。现旅居法国。
第一章对于有关中国历史本质的理论的反省
第一节方法论的两难
中国特色和西化
认识传统
第二节连续性的文明和断裂性的文明
挑战西方中心论
连续性和断裂性
第三节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模式的一些问题
关于财富的概念
马克思主义的财富概念
关于生产一般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
从中国的历史事实出发的理论反省一:
中国古代的财富的本质
从中国的历史事实出发的理论反省二:
中国古代的生产一般
从中国的历史事实出发的理论反省三:
关于商业的问题
第四节关于韦伯的中国观
韦伯与马克思的异同
中国的与西方的城市
大河说
关于儒教
第五节中华帝国文明早熟说
关于早熟的概念
早熟说:缺乏社会中间结构?
北方游牧民族的问题
第二章理论模式问题
第一节挑战-回应模式或者消极的积极性
关于进步
绝对能动性和消极能动性
挑战-回应
负政治经济学
自保
第二节社会动员--一些基本概念的说明
社会动员造就社会
作为社会动员主体的整体性
社会组织
社会公共权力问题
第三节地理条件决定论
地理条件决定论
关于本书的基本概念的简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