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文化的劫难(1937-1945)》并不是史料的简单呈现,而是在丰富史料的基础上的深度研究与思考,同已出的成果相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以较详实的例证与数据说明江苏文化的总损失,把握江苏文化损失的总貌,而不止于以往宏观的描述,这为以往研究所未见;确立了新的研究专题,如江苏高校内迁及其损失等专题,为以后研究提供了线索和思路;将江苏沦陷区教育忠贞志士进行专题研究,以说明文化损失不仅有物化的财产损失,更有无形的精神损害;将南京文化损失与江苏文化损失研究相印证,这不仅有助于认识江苏文化损失的巨大灾难,而且也能更好把握文化浩劫与日本军政当局的关联;剖析目军对南京资料的整理和利用,揭示日军掠夺图书的本质。注重研究的科学性,如《南京市抗战时期公私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江苏抗战时期公私文物损失数量及估价目录》常被研究者作为重要的资料,《江苏文化的劫难(1937-1945)》对其成文时间以及数据可靠性进行考证和辨析,纠正了长期以来关于江苏、南京图书文物损失数量不符合实际的表述;特别是梳理了文化损失研究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建设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