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价:¥58.00
作 者: | 杜涛 著 |
出版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丛编项: | |
标 签: | 传播理论 社会科学 新闻传播出版 |
ISBN: | 9787513030182 | 出版时间: | 2014-09-01 | 包装: | 平装 |
开本: | 16开 | 页数: | 288 | 字数: |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动机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一)文献分析法
(二)内容分析法
(三)比较研究法
三、本书章节安排
第二章框架概念、理论及其起源
一、对意义的追寻:一种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
二、社会学和心理学:框架概念的两种起源
(一)框架概念的心理学起源
(二)框架概念的社会学起源
三、新闻与社会、媒介话语、框架效果:媒介框架理论的三种发展取向
(一)作为新闻社会学分支的发展取向
(二)话语分析研究分支的取向
(三)作为传播效果研究新范式的取向
四、框架概念及框架理论的优势与劣势
(一)框架概念及框架理论的优势
(二)框架概念及框架理论的劣势
第三章框架的概念及内涵
一、众说纷纭的框架概念
二、框架内涵的多层面理解
(一)作为隐喻的框架
(二)提出理论预设来理解框架
(三)作为机制—功能的框架
(四)作为认知过程的框架
(五)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框架三、框架的分类
(一)“思想中的框架”和“传播中的框架”
(二)一般性框架和特殊框架
(三)浅层框架和深层框架
第四章框架理论的争议与整合
一、元理论之争:是破碎的范式,还是多范式发展的科学纲领?
二、理论定位之争:是独立理论,还是议程设置理论的第二层?
三、方法论之争:文本框架的质化—量化研究路径
(一)潘忠党和科西奇的话语结构分析取向
(二)坦卡德的“框架清单”分析取向
(三)甘姆森的“诠释包裹”分析取向
(四)研究取向的分析和整合四、理论后果之争:框架效果及伦理问题
第五章框架研究的方法与理论发展
一、分析新闻生产过程中的权力和资源
二、分析新闻生产过程中的媒体组织与记者
三、文本框架研究
(一)定性分析方法
(二)手工—整体方法
(三)手工—聚类方法
(四)计算机—辅助方法
(五)复合方法四、框架效果研究
(一)对媒体框架效果的确认和引申
(二)等价框架效果和重点(或议题)框架效果
(三)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五、框架的文化分析
第六章框架研究在中国——基于对国内文献的量化研究
一、样本选择二、类目建构与编码说明三、研究发现
(一)国内框架研究的总体情况
(二)国内框架研究的结构
(三)国内框架研究的理论及方法四、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结语
一、主要结论和内容概括
二、创新与不足
附录A关于国内框架研究期刊论文的内容分析报告
附录B关于国内框架研究学位论文的内容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