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传媒研究(2013第45辑):报业新趋势》主要讨论了四个问题:
一是上海报业合并问题。无论市场悲观派还是行政乐观派,都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找到合适的论证材料,难的是形成共识:报业衰退是一个必然趋势——这是一个相当长时间的“趋势”,而不是一个悬崖式的坠亡。惟有达成此基本前提,才可以看清报业合并的近长期景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二是南方报业联合专访李嘉诚的报道得失。谁是谁的枪,这个问题岂止存在于“李超人”和南方报业之间。世界是利益的泥淖,新闻并不负责,也没有能力去负责将泥淖固化,而只能说出它的所见所闻,而且很可能不是一次性完整地呈现。但行人往往没有耐性,甚至会有意无意无视路标。当然,这也正是报道水平必须不断提高的动力。毕竟,有读者才有新闻,而不是相反。
特别要说明的是,对李嘉诚报道的诸多表扬,《南方传媒研究》与有荣焉;而刊登对该报道的一些中肯批评,则被《南方传媒研究》视作份内之事。报道的问题并不会因批评而恶化,相反,成就在包容中更显卓越。蜂议四起,恰恰是报道机制“I+X”取得成功的表现之一。子曾经日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三是都市报的发展问题。都市报发展,在还没达到巅峰就遇到新媒体狙击,不自乱阵脚才有可能逆水行舟。但愿本辑专题是杞人忧天。
四是对陈永洲事件的反思。不少人都把陈永洲事件的发生原因归结为都市报经营不景气,这两个因果关系是不应该成立的。至于说是法律程序更重要,还是违法事实更重要,激活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之间的关节点,才是比争论更重要的行动。很遗憾,整个中国新闻界,绝大多数媒体人和光同尘,还不能做到不收“车马费”。
由陈永洲事件引发的一场关于中国新闻自律的讨论,似乎止于纸媒。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一方面,报业深深地困扰于新旧媒体的竞争,另一方面,所谓的新媒体在大肆掠夺纸媒广告市场和意见市场的同时,没有建构起新媒体的新闻伦理。
进一步说,新媒体的新闻伦理是什么?互联网行业和新媒体之间的界限在哪里?纸媒转型是转为互联网企业还是新媒体公司还有所有行业都涉足的联合体……报业形势看似很严峻,其实咸鱼翻生并非没有可能。关键在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