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小蔓,1947年生,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曾从事13年教育实际工作,后在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攻读伦理学,获哲学硕士学位;在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攻读教育基本理论,获教育学博士学位。1992年应邀至莫斯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教研室访学,专攻道德哲学。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现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道德教育哲学。执着于情感教育领域的研究,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该方面论文80余篇。专著《情感教育论纲》被认为是国内第一本从哲学层面研究情感教育及其机制的优秀著作,在国内外引起重视和反响,该著作获江苏省第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合著《儿童情感发展与教育》,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对话性著作《教育的问题与挑战——思想的应答》,获江苏省第七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获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梅仲荪,1936年出生,1959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长期从事儿童情感发展和教育心理学教学与研究。为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心理学特级教师、上海市儿童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特聘兼职教授。主编《爱国情感教育心理学初探》,获上海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为人民教育出版社主编《爱国情感教育心理学丛书》。撰写《试论爱国情结文化——民族文化和爱国情感培养的研究》、《爱国情感本质和文化认同》、《爱国情感心理成份的三维结构和中学生爱国情感调查》、《爱国之情从小培养——幼、小、中分阶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验初探》等论文,其中有的论文荣获中美《社会文化与伦理道德》征文优秀论文奖、中国教育学会优秀论文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