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徐迟文集:江南小镇(第10卷 下)

徐迟文集:江南小镇(第10卷 下)

徐迟文集:江南小镇(第10卷 下)

定 价:¥36.00

作 者: 徐迟 著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集 文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6375382 出版时间: 2014-10-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2 字数:  

内容简介

《徐迟文集(第10卷):江南小镇(下)》主要内容包括德馨弄六号故居生活;杨光波、谭得先、郑明涛等外地教师请进来;教师们又去上海访问幼师和育才学校;入夏,晨光级毕业;暑假中译《帕尔玛修道院》;晓光级、幼光级实行“小先生”制;人口普查等。

作者简介

  徐迟(1914—1996),原名徐商寿,著名诗人、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和评论家。20世纪30年代开始写诗。抗战爆发后,曾与戴望舒、叶君健合编《中国作家》(英文版),协助郭沫若编辑《中原》(月刊)。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中国》编辑、《诗刊》副主编、《外国文学研究》主编。朝鲜战争中,曾奔赴前方采访,写出许多战地通讯和特写。五六十年代,写了许多反映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纪实文学。新时期,曾任中国作协理事、湖北省文联副主席。徐迟在报告文学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祁连山下》《生命之树常绿》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与《地质之光》获中国优秀报告文学奖。2002年创立“徐迟报告文学奖”,作为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的学会奖,专门用于关注和奖励中国报告文学创作中的优秀作家作品。

图书目录

第五部(1947—1954) 第二十八章/ 3 173.德馨弄六号故居生活;174.杨光波、谭得先、郑明涛等外地教师请进来;教师们又去上海访问幼师和育才学校;入夏,晨光级毕业;175.暑假中译《帕尔玛修道院》;晓光级、幼光级实行“小先生”制;人口普查;176.放映电影出了事,学生上街游行,“砸”镇秘书的家,我主动认错,平息此事;177.借来收音机,听陕北电台,并评论《美国之音》;178.演出话剧《升官图》。 第二十九章/ 32 179.台湾之游;180.溪口之旅东山之行;181.日全食的观测于瓶窑赐碧坞;182.译《瓦尔登湖》;陶立鹤来沪;孙慎来浔;183.创办乡校;筵请上海来客;王洗截获告密信;184.止弟去解放区。 第三十章/ 61 185.沈求我来访;训练童声合唱队,举行晚会;186.去震泽回访沈求我,畅叙竟日;去上海见李小姐;187.又去上海得她给的确讯,知大军即将渡江,乃作《江南》之诗、又赋《雄师飞渡》之歌;188.大军渡江以后,南浔平静,震泽不安;189.从沈求我日记中,可见情况不好;我急去湖州;途中,见到解放军已到来,有漫山遍野之势;190.沈求我日记,详细记录了五月二日的南浔解放和五月三日的震泽解放。 第三十一章/ 91 191.与沈求我相约,同去北京,我乃乘船去了震泽;192.经苏州、南京,在统战部招待所住下;193.见到止弟身穿解放军军装,已在人民空军工作;我参加先农坛“七一”大会,次日又参加全国文代大会;并随即得到要我参加国际新闻局工作的通知;194.我搬进南河沿国际新闻局上班;后搬到钱粮胡同;陈松带孩子迁居北京;大姐亦从上海迁来北京;195.开国大典;但我忽然患了耳疾,且甚严重;做全身麻醉的切除乳突骨手术;196.病后,通知我在《人民中国》半月刊任编辑;在国会街工字楼工作,家住银丝沟;三子徐建于冬至日出生;年底去印刷厂取到对外宣传刊物《人民中国》的样书,然则一九五○年的元旦,该刊即可如期出版了;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五个八年的头三年。 第三十二章/ 117 197.“举起你的双手吧,新中国是我们的!”198.在新中国的面前,我是无限欢乐的,但我又有点儿困惑,我一无所有了,又感到彷徨,要从头,从零开始,我赶不上去了,世界变大了,二十世纪是怎么一回事?199.我在元旦创刊的《人民中国》编辑部编刊物,受命办理“忠诚老实,坦白交代”运动;200.在抗美援朝的一座大山洞里,见到了志愿军的总司令,听到他的叱咤风云的雷电般的声音。 第三十三章/ 135 201.参加广西柳州地区柳城的土地改革;202.略述“土改”的过程;203.中国作协组织作家们“下去”,深入生活中;204.我到了鞍钢的大型轧钢厂、八高炉、无缝钢管厂;205.为纪念两位世界文化名人,塞万提斯和惠特曼,写了稿;又为亚洲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当收发组的组长;206.中南区的机械式采访,郑州、洛阳、开封、武汉、黄石;207.又从长沙、汉寿,经洞庭湖,一直线到岳阳楼,才返回北京。 第六部(1955—1962) 第三十四章/ 167 208.三场大雪的第一场,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工地上;209.在北京,我的家庭,大姐和二姐她们的两家子;210.我的止弟和三姐的两家子;211.《火中的凤凰》的构思;212.《西行气象万千》的采访;在云冈石窟和大同煤矿的竖井下;213.在呼和浩特和包头,在包钢的矿山,遇上的白云鄂博的第三场大雪。 第三十五章/ 193 214.采访饶阳县的初级社转高级社;215.采访北京市工商业改造成功;作家协会的扩大理事会,会后,又一次组织作家们“下去”;216.我到了以世界最新技术建筑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工地上;其间陪方纪去武钢;217.又与方纪一起访问了林一山,并到长江中、上游采访;乘“民众”号江轮经宜昌,进西陵峡,到秭归;218.仍乘“民众号”,进巫峡、夔峡,经奉节,到重庆;219.又经成都、都江堰,至宜宾而川江,考察了几个未来的大坝的横断面,又回到了重庆。 第三十六章/ 222 第三十七章/ 264 第三十八章/ 304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