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总论幻象与真相:网络游戏的文化建构

幻象与真相:网络游戏的文化建构

幻象与真相:网络游戏的文化建构

定 价:¥32.00

作 者: 吴小玲 著
出版社: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新视界媒介研究丛书
标 签: 文化 文化评述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4335731 出版时间: 2015-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55 字数:  

内容简介

《新视界媒介研究丛书·幻象与真相:网络游戏的文化建构》聚焦于传播研究关注不同的网络游戏。《新视界媒介研究丛书·幻象与真相:网络游戏的文化建构》运用内容分析、符号学等方法,深入网络游戏文本内部考查其文化建构机制,认为网络游戏是文化建构的结果,其本质是意义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网络游戏借助网络媒介的虚拟性、互动性和开放性,发挥游戏文化的自由性、平等性和愉悦性,设置了一整套包括美名、危机-拯救主题、英雄、美女、地位、财富、情感、荣誉在内的复合体系,建构了一个可供游戏者娱乐休闲、人际互动、自我实现或逃避现实的虚拟空间。作者吴小玲认为网络游戏的迅猛发展也说明了游戏开发者和消费者在文化建构上的契合,反映出游戏者的思想、情感和欲望,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大众的共同需求。

作者简介

吴小玲,女,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网络传播研究与传播理论教学,在CSSCI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

图书目录

1 引论
1.1 网络游戏的兴起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网络游戏:一种大众文化的兴起
1.1.2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1.2.2 国外研究现状和文献综述
1.3 本书的关键概念、研究样本、研究方法、研究框架
1.3.1 关键概念的界定
1.3.2 研究样本
1.3.3 研究方法
1.3.4 研究框架

2 网络游戏对互联网优势的借用
2.1 网络、网络空间、网络文化
2.1.1 网络
2.1.2 网络空间
2.1.3 网络文化
2.2 网络游戏对媒介优势的借用
2.2.1 网络游戏的虚拟性
2.2.2 网络游戏的开放性
2.2.3 网络游戏的互动性

3 网络游戏对游戏文化的发挥
3.1 游戏概说
3.1.1 游戏之于个人
3.1.2 游戏之于人类社会
3.1.3 游戏与文艺学、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传播学
3.2 西方的游戏理论:以赫伊津哈与麦克卢汉为例
3.2.1 赫伊津哈的游戏观
3.2.2 麦克卢汉的游戏观
3.3 我国的游戏思想:“游于艺”“逍遥游”与“玩物适情”
3.3.1 孔子的“游于艺”
3.3.2 庄子的“逍遥游”
3.3.3 朱熹的“玩物适情”
3.4 网络游戏对游戏魅力的发挥
3.4.1 网络游戏对游戏魅力的发挥
3.4.2 网络游戏的文化功能

4 网络游戏的意义建构
4.1 网络游戏的意义生产
4.1.1 加以美名:网络游戏的命名方式
4.1.2 英雄情结:背景故事中的“危机一拯救”与“英雄”
4.1.3 消费符号:网络游戏中的女性形象
4.1.4 人生欲望:系统设置中的级别、财富、情感、名誉
……
5 官方话语、知识话语与媒介话语中的网络游戏
6 结论
参考文献
展开全部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