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新型有机酸的生物法制造技术

新型有机酸的生物法制造技术

新型有机酸的生物法制造技术

定 价:¥88.00

作 者: 陈坚,周景文,刘龙 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化学 有机化学 自然科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22226037 出版时间: 2015-04-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5 字数:  

内容简介

《新型有机酸的生物法制造技术》从用传统手段发酵生产新型有机酸过程中面临的关键问题入手,引入生产新型有机酸的新手段—生物法制造技术。从微生物育种学、代谢工程、辅因子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手段阐述了生物法制造技术相对传统生产方式在新型有机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关键技术优势。并以四个个典型的新型有机酸产品—丙酮酸、-酮戊二酸、丙酸和酮酸为例,详细介绍了生物法制造技术在其生产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生物法制造技术应用于新型有机酸生产过程中时仍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展望了生物法制造技术在其他市场亟需的新型有机酸生产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简介

 陈坚,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Porcess Biochemistry、J. Agr. Food Chem、生物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编委,啤酒发酵工程技术、乳品生物技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授 校长,  分别在清华大学、无锡轻工学院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在日本大阪大学、东京工业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等研修2年,现为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食品科技学会副理事长,Porcess Biochemistry、J. Agr. Food Chem、生物工程学报等国内外学术杂志编委,啤酒发酵工程技术、乳品生物技术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99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001年获教育部第二届青年教师奖、全国优秀教师,2004年入选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3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主要从事发酵法生产有机酸和纺织酶及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
  其中代表性的科研项目如下:
  [1]发酵过程优化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0625619),2007-2010;
  [2]食品微生物的功能优化与调控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836003),2009-2011;
  [3]重要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2007-2009,江苏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
  [4]光滑球拟酵母的能量代谢对其酵解途径的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670066),2007-2009;
  [5]维生素C发酵生产中的两菌关系解析及其应用,江苏省产学研前瞻性项目(编号:BY2009112),2009年10月-2011年12月;
  [6]食品加工过程安全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基础研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编号:2012CB720800);
  [7]食品发酵过程酿酒酵母氮代谢物阻遏效应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其中代表性的成果和奖励如下:
  [1]《棉织物酶法染整前处理所需关键酶制剂群》,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12年;
  [2]《以高产量、高转化率和高生产强度为目标的发酵过程优化技术》,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2006年;
  [3]《Fenton氧化-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膜生物反应器组合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与应用》,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6年;
  [4]《棉织物前处理关键酶制剂的发酵生产和应用技术》,高等学校技术发明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07年;
  [5]《发酵法生产用于纺织品染整加工的碱性果胶酶和过氧化氢酶》,轻工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2009年;
  [6]《工业微生物生理功能和代谢调控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自然科学),2010年。

图书目录

第1章 新型有机酸生产技术
1.1概述
1.1.1有机酸的定义和分类
1.1.2羧酸的性质
1.2发酵法生产有机酸的历史与现状
1.2.1有机酸与人类文明发展
1.2.2主要有机酸市场情况
1.3主要有机酸及其发酵法生产
1.3.1C1有机酸
1.3.2C2有机酸
1.3.3C3有机酸
1.3.4C4有机酸
1.3.5C5有机酸
1.3.6C6有机酸
1.3.7其他
1.4有机酸的化学合成与发酵生产的比较
1.4.1有机酸的化学合成法存在的问题
1.4.2发酵法生产有机酸及其优势
1.4.3有机酸发酵微生物
1.4.4发酵法生产有机酸存在的问题
1.5展望
参考文献
第2章 新型有机酸生产菌种选育的传统方法与先进技术
2.1概述
2.2诱变育种原理与技术
2.2.1物理诱变技术
2.2.2化学诱变技术
2.3代谢控制育种
2.3.1营养缺陷型育种技术
2.3.2拮抗育种技术
2.4适应性进化
2.4.1适应性进化应用于提高环境适应性
2.4.2适应性进化应用于表型优化
2.4.3适应性进化应用于潜在代谢途径的激活
2.5基因组重排
2.5.1基因组重排技术的优点
2.5.2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原理
2.5.3基因组重排技术的应用
2.5.4基因组重排技术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2.6菌种筛选技术
2.6.1传统筛选技术
2.6.2高通量筛选技术
2.7小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微生物合成新型有机酸的生理机制与代谢调控
3.1概述
3.2碳中心代谢途径调控过程的生理机制
3.2.1葡萄糖转运和磷酸化对碳中心代谢途径的调控
3.2.2糖酵解途径关键酶的代谢特性
3.2.3碳中心代谢途径的辅因子调控机制
3.3酸胁迫与高渗胁迫能力强化
3.3.1有机酸发酵过程中的酸胁迫和高渗胁迫
3.3.2微生物应对酸胁迫的主要响应机制
3.3.3微生物应对高渗胁迫的主要响应机制
3.3.4酸胁迫和高渗胁迫对有机酸积累的正调控
3.4微生物合成新型有机酸的代谢调控
3.4.1代谢调控的关键作用靶点
3.4.2代谢工程策略
3.5小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新型有机酸发酵过程优化与控制
4.1概述
4.2分批发酵技术
4.2.1培养基的设计及优化
4.2.2分批发酵过程的模型化研究
4.3流加发酵技术
4.3.1流加发酵技术简介
4.3.2流加培养原理
4.3.3发酵过程中常用的流加策略
4.4高细胞密度发酵技术
4.4.1高细胞密度发酵简介
4.4.2高细胞密度培养生长环境的优化策略
4.4.3高细胞密度培养的培养模式
4.4.4最大细胞密度的理论计算
4.5分阶段控制策略
4.5.1分阶段发酵模型的建立
4.5.2溶氧的分阶段控制
4.5.3pH的分阶段控制
4.5.4温度的分阶段控制
4.6基于复杂生理参数的在线控制策略
4.6.1生物量的估计
4.6.2噪声测量
4.6.3生物学控制 反馈和前馈
4.6.4自适应控制和自适应模型
4.6.5故障诊断
4.6.6改进控制的经验方法
4.7目标产物原位消除策略
4.7.1膜法发酵
4.7.2电渗析发酵
4.7.3提取发酵
4.7.4吸附发酵
4.8小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发酵法制备丙酮酸技术
5.1概述
5.2丙酮酸高产菌株育种技术
5.2.1乙酸渗漏型丙酮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5.2.2氟丙酮酸敏感型丙酮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5.2.3以无机氮源为唯一氮源丙酮酸高产菌株的选育
5.3辅因子工程技术强化光滑球拟酵母丙酮酸积累速率
5.3.1内源NAD+/H再生系统对丙酮酸合成过程的影响
5.3.2异源NAD+/H再生系统对丙酮酸合成过程的影响
5.4代谢工程技术强化光滑球拟酵母高渗透压耐受能力
5.4.1高渗胁迫对光滑球拟酵母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5.4.2过程优化和代谢工程技术强化光滑球拟酵母渗透压胁迫耐受
5.5丙酮酸发酵过程优化策略
5.5.1维生素浓度和流加策略的优化
5.5.2葡萄糖流加策略的优化
5.5.3基于动力学模型温度控制策略的优化
5.5.4分阶段溶氧发酵过程优化策略
5.6小结
参考文献
第6章 发酵法制备α 酮戊二酸技术
6.1概述
6.2α 酮戊二酸高产菌株育种技术
6.2.1α 酮戊二酸高产菌株筛选
6.2.2α 酮戊二酸高产菌株高通量诱变育种
6.3碳中心代谢途径调控强化解脂亚洛酵母生产α 酮戊二酸
6.3.1调控乙酰辅酶A代谢促进α 酮戊二酸的生成
6.3.2强化丙酮酸回补途径促进α 酮戊二酸的积累
6.4转运蛋白工程技术强化解脂亚洛酵母胞外积累α 酮戊二酸
6.5α 酮戊二酸发酵过程优化与放大
6.5.1基础发酵过程优化
6.5.2分阶段pH控制发酵过程优化策略
6.5.3解脂亚洛酵母发酵生产α 酮戊二酸中试放大
6.6小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发酵法制备丙酸技术
7.1概述
7.1.1丙酸的生产
7.1.2丙酸杆菌
7.1.3微生物细胞响应酸性环境的耐受机制
7.1.4基于组学技术的丙酸杆菌的生理特性研究
7.2丙酸高产菌株育种技术
7.2.1基因组改组技术简介
7.2.2基因组改组技术提高产酸丙酸杆菌耐酸性能
7.3胞内微环境水平的耐酸机制解析
7.3.1微生物生理学分析
7.3.2基于蛋白质组学的耐酸机制解析
7.4基于代谢组学的解析提高丙酸产量
7.4.1产酸丙酸杆菌改组菌株和原始菌株发酵特性的比较
7.4.2产酸丙酸杆菌代谢组学分析
7.4.3丙酸合成的关键代谢物及代谢途径
7.4.4外源添加关键代谢物提高丙酸产量
7.5小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酶转化法制备酮酸
8.1概述
8.2L 氨基酸脱氨酶转化L 苯丙氨酸生产α 苯丙酮酸
8.2.1P.mirabilis L 氨基酸脱氨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8.2.2全细胞催化剂转化L 苯丙氨酸生产α 苯丙酮酸条件优化
8.2.3L 氨基酸脱氨酶定向进化
8.2.4L 氨基酸脱氨酶定点饱和突变
8.2.5大肠杆菌代谢改造
8.3L 氨基酸脱氨酶转化L 蛋氨酸生产α 氨酮基 γ 甲硫基丁酸
8.3.1P.vulgaris L 氨基酸脱氨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8.3.2定向进化和定点突变提高催化效率
8.3.3全细胞转化催化剂的细胞固定化
8.4L 氨基酸脱氨酶转化L 谷氨酸生产α 酮戊二酸
8.4.1在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中异源表达L 氨基酸脱氨酶
8.4.2关键条件因素对全细胞转化生产α KG的影响
8.4.3阻止底物向胞内的转运以减少细胞催化剂对底物的吸收消耗
8.4.4全细胞转化L 谷氨酸生产α KG的过程优化
8.5全细胞转化L 亮氨酸生产α 酮异己酸
8.5.1重组质粒pET28a lad的构建
8.5.2全细胞催化剂的制备及优化
8.5.3全细胞反应条件优化
8.5.4在过量亮氨酸的条件下的流加策略优化
8.5.5氨基酸脱氨酶催化过程和催化位置分析
8.6小结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