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背景与意义
1.1 我国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背景
1.2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设的意义
1.2.1 应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
1.2.2 优化产业结构,顺应沿海大开发战略
1.2.3 缓解海洋保护区面临的压力
1.2.4 解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问题
1.2.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2.6 贯彻国家有关生态补偿的政策和法律精神
第2章 政策、法律定位和理论依据
2.1 政策与法律定位
2.1.1 政策定位
2.1.2 法律定位
2.2 理论依据
2.2.1 外部性理论
2.2.2 生态系统服务付费
2.2.3 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及有偿使用制度
2.2.4 生态系统管理理论
第3章 海洋生态补偿研究进展与立法实践
3.1 概念和内涵
3.2 海洋生态补偿研究进展
3.2.1 国外研究进展
3.2.2 国内研究进展
3.3 中国海洋生态补偿立法实践
3.3.1 中国海洋生态补偿相关的立法内容
3.3.2 山东海洋生态补偿立法实践
3.3.3 其他地方海洋生态补偿规定及实践
3.3.4 现有海洋生态补偿实践的经验和问题
第4章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框架
4.1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原则
4.1.1 整体性原则
4.1.2 动态性原则
4.1.3 公平性原则
4.1.4 可持续性原则
4.1.5 协商性原则
4.2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框架
4.3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分类
4.3.1 建立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生态补偿机制
4.3.2 建立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4.3.3 海洋生态保护工程生态补偿机制
第5章 海洋开发利用活动生态补偿机制
5.1 概念与内涵
5.2 补偿原则
5.3 补偿主体和对象
5.4 补偿方式和途径
5.4.1 补偿方式类别
5.4.2 经济补偿的合理性
5.4.3 海洋生态补偿金的征收方式
5.4.4 海洋生态补偿金与海域使用金的关系
5.4.5 补偿途径
5.5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方法与标准
5.5.1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方法
5.5.2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标准
5.6 补偿范围
5.7 成效评估
5.7.1 成效评估内容
5.7.2 成效评估的关键技术
5.8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系统
5.8.1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发展
5.8.2 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5.8.3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5.8.4 海洋生态损害评估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5.9 监督和反馈
第6章 海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
6.1 概念与内涵
6.2 陆域保护区生态补偿实践与可借鉴的经验
6.3 补偿原则
6.4 补偿主体和对象
6.4.1 补偿主体
6.4.2 补偿对象
6.5 补偿方式和途径
6.5.1 保护区生态补偿方式
6.5.2 保护生态补偿途径
6.6 补偿标准的确定和评估
6.6.1 保护区生态补偿评估方法
6.6.2 保护区生态补偿评估标准
6.7 补偿范围
6.8 成效评估
6.9 监督和反馈
第7章 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法规和配套制度
7.1 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法律法规
7.1.1 海洋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的缺失
7.1.2 建立和完善海洋生态补偿立法体系
7.2 建立海洋生态补偿管理配套制度
7.2.1 建立健全海洋生态补偿监督管理机制
7.2.2 完善海洋生态补偿资金运行机制
7.2.3 建立宣传与公众参与机制
7.2.4 完善组织协调和责任机制
7.2.5 建立专项技术支撑和示范区建设的保障机制
7.3 加强海洋环境执法
第8章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与技术研究展望
8.1 海洋生态补偿制度展望
8.1.1 海洋生态补偿立法层面的选择
8.1.2 海洋生态补偿市场交易机制的探索
8.1.3 基于海洋主体功能区划的生态补偿机制探索
8.2 海洋生态补偿技术研究展望
8.2.1 海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研究
8.2.2 海洋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