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相关专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本书的框架结构、主要内容
1.3.1 本书框架结构
1.3.2 本书的主要内容
2 建筑综述
2.1 建筑的属性
2.2 形态学和建筑
2.3 建筑的空间
3 符号学与广义语言
3.1 感官与认知
3.2 符号的形成
3.3 所指与能指
3.4 语言的形成与分化
4 贾平凹文学作品中的建筑和文学混合表达案例分析以及与古典文学和世界艺术案例的比对分析
4.1 《废都》中的“求缺屋”的建筑文学混合表达与接受
4.2 现代主义艺术转折点上的杜尚的“泉”与“求缺屋”之间的跨语言表达的原理共性
4.3 《红楼梦》以及古典文学中文学语言和建筑语言混合的现象和美学以及表达和接受的分析
4.4 文学与达利的绘画的案例
5 中国的文学语言深度介入建筑语言的现象和与西方建筑语言中的其他艺术语言植入的对比与历史文化原因研究
5.1 宗教的影响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宗教化
5.2 中国文学对其他艺术的深度介入和文学的精神显化
6 文学语言与建筑语言在符号学层面的转换嫁接原理
6.1 文学语言的认知表达和接受的心理特征
6.2 建筑语言的认知规律和表达以及认知心理特征
6.3 文学语言的符号与建筑语言的符号嫁接和转换
7 艺术语言之间的嫁接和翻译与混合的普遍性以及艺术语言的本体语言
7.1 本体语言
7.2 混合艺术
7.3 混合表达
7.4 符号学层面和心理接受层面上的语言混合原理
8 符号学层面的修辞学与叙述
8.1 从符号学角度构建修辞理论
8.2 跨语言的符号修辞案例
9 建筑的跨语言综合表达与其他艺术之间的关系
9.1 与其他艺术共用语言集合
9.2 可直接翻译转换的语言集合
9.3 观念和戏剧性诗性的语言拓展
9.4 建筑的边界、界与外环境的借用与冲突
9.5 建筑的时间轴线的诉求与时间语言
9.6 不同层面的象征与语言的隐喻
9.7 建筑是一种情境
9.8 建筑隐含的与人的交互关系和交互语言
10 建筑中的叙述和戏剧性与诗性
11 作为一种语言的建筑
12 作为文化的弥姆和作为弥姆的语言以及作为世界本质之一的语言
13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