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史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

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

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

定 价:¥34.00

作 者: 周维东 著;李怡,张中良 编
出版社: 山东文艺出版社
丛编项: 民国历史文化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书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949342 出版时间: 2015-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49 字数:  

内容简介

  《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一书从“空间”角度阐发从“中国现代文学”向“民国文学”转变的理论基础和学术渊源。在五个部分的基础上,《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还就宏大叙事破产之后的文学史研究如何进行进行探讨,希望通过《民国文学:文学史的“空间”转向》可以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提供范式上的启发意义。

作者简介

  周维东,男,1979年出生,陕西白河人。现任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副教授,《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集刊编辑部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民间学术论坛“西川论坛”发起人之一。曾在西华师范大学任教,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长滩分校访学,多次赴台湾政治大学、东华大学、中原大学交流访问。担任中国现代学会会员、中国郭沫若学会理事、四川鲁迅研究会理事等职。在《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文艺争鸣》《学术月刊》《鲁迅研究月刊》《中山大学学报》《南开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主持并结题国家社科基金、四川省社科规划项目、四川省教育厅项目多项,获得过四川省优秀成果二等奖、国际郭沫若学会青年论文奖、四川省社科联先进学会工作者、四川大学青年杰出人才等多项社会及学术奖励。

图书目录

导论:从“民国”重识“现代”
上编:空间的史学
引 论
第一章:对“文学性”的反思
一、“文学性”的中国谱系
二、理论的风险和现实的问题
第二章:对“客观化”文学史的反思
一、相对主义的陷阱
二、文学批评的困境
三、文学市场化的危险
第三章:“民国视野”的多个维度
一、从“现代文学”到“民国文学”
二、还原历史的“民国史视角”
三、“民国机制”的尝试与难题
第四章:走向“空间”史学(一)——文学史中时间、空间与人
一、“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时间问题
二、“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空间问题
三、民国与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人”的问题
结语:史学的“民国”与方法的“民国”
第五章:走向“空间”史学(二)——以延安时期文学研究为例
一、“解放区文学”中的文学史问题
二、为什么是“民国”?
三、民国视野与延安时期文学
结语:作为“空间”的民国
下编:空间的方法
引论
第六章:民国时期传媒与现代学院互动机制的形成
——以报纸为中心
一、民国报纸与现代学院互动的方式
二、民国报纸的公信力建设与对学院文化的需求
三、从“士”到“知识分子”:未尽政治理想的实现之途
四、作为背景的民国传媒与学院文化的互动
第七章:“青年必读书”:文化错位与鲁迅的侧击
一、文化错位:“青年必读书”征求中的逻辑谬误
二、推手:学院文化的扩张与漫溢
三、“行”与“言”:鲁迅反驳的立场
四、“说不出”:“听将令”中的批判策略
第八章:抗战文学的分野与联动
——新民主主义文化理论的形成与战时区域政治
一、为什么需要“新民主主义”?
二、民族立场与阶级立场的协调
余论:延安文艺的“域外语境”
第九章:“英模制度”的生成:历史塑造与文学书写
一、“突击文化”与“英模制度”
二、实用标准与政治渲染
三、物质感召与乡村重建
余论:作为社会史一部分的文学史
第十章:《青年杂志》上的“青年偶像”
——《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研究
一、“艰苦力行”、“自疆不息”的励志典范——卡内基与佛兰克林
二、个性主义文学家三杰:屠尔格涅甫、王尔德、托尔斯泰
三、不可或缺的民族英雄——谭根
第十一章:“民国空间”与“人的文学”
——以新文学发生的“语言空间”为中心
一、何为“民国空间”?
二、近代语言之变:“空间”的视角
三、“活文字”:再造的语言空间
结语
第十二章:《药》与“听将令”之后的鲁迅
一、一个被忽略的问题:夏瑜为什么“被吃”?
二、“药”的内涵与鲁迅的启蒙观
三、“揭密”及其必要性
结语
第十三章:“残春”体验与《女神》时期的郭沫若
一、“残春”体验
二、双重身份与“自我表现”的艰难
三、残春的绵延:“重生”与“创造”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