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明儒李材的讲学活动与学派建构为中心,探讨从16世纪初到17世纪末,理学群体中新学说和新学派的产生、传播、扩展及传承的模式。本书着重从思想史的角度,解释这种模式产生和运行的思想根源与内在动力。本书首先以宏观通论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揭示出中晚明两百年间产生新兴理学学说的一种重要而普遍的模式——“讲学须有宗旨,宗旨源于《大学》”。这个模式主要包括改《大学》、拈宗旨、兴讲学三个关键性步骤,即透过对《大学》文本的重新厘定并作出新诠释,从中拈出一个高度概括而抽象的学术口号式的学说宗旨,作为个人理学学说的核心观念,围绕这个核心观念演绎出新的理学体系,然后主要借助当时盛行的讲学、讲会活动传播学说。其中,“宗旨”是各种新理学学说形成的标志,《大学》则是林林总总的理学宗旨得以成立的理论依据,而讲学活动为新学说和新学派提供了最有效的社会传播途径。本书随后以李材开创的“止修”学说及其学派形成为中心,为这个模式提供深入具体的个案研究范例。创立新说、提倡讲学和建构学派的思想根源和内在动力,源于理学自身的两个基本诉求,即中晚明理学中普遍存在的对自得之学和道统之传的追求。阳明学的兴起为挣脱经典和权威的束缚,追求自信本心的自得之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道统论则是理学兴起以后,普遍影响士人思想和价值系统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中晚明理学学者的改《大学》、拈宗旨、创新说、兴讲学活动,既是其学有自得的重要体现,也是其致力于度越前人、凌驾诸儒,从而直接孔、曾宗传,为一己学说和学派在道统系谱上寻求地位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