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基督教在中国呈现复兴之势,尤其是农村的基督教教徒数量迅猛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学者和学术机构开始关注中国基督教的发展,既有从教会组织角度也有从教徒生活角度来研究基督教“本上化”问题的,但很多的学者则关注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与中国文化的碰撞问题。在两方社会,亲属是基督教传播的主要渠道,在亲属推动下西方社会最终实现了“基督教化”。亲属制度一直都是人类学研究的重要主题之一,而中国学者在研究基督教的时候,恰恰忽略了中国的亲属制度和基督教的关系,以及中国的亲属制度对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上帝与祖先 东北汉人社会的基督教与亲属制度》从东北汉人社会形成的历史出发考察其亲属制度。由于东北汉人社会是由一些为了逃避战乱和灾害而“闯关东”的关内移民组成的,这些移民基本上多是个体或单个家庭移民,并且最终在不同政权的打压下,使得东北汉人社会成为一个无宗族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姻亲地位显得十分突出,妇女也成为小家庭的主要亲属实践者。不同于西方社会通过上层妇女传播基督教,东北汉人社会的基督教主要就是通过一些普通妇女传播,在她们的推动下促进了东北基督教的复兴。虽然这些妇女成为基督教的主要推动者,但她们并没有带动*多的男性和孩子加入基督教,这使得东北基督徒人数虽然增长快但占东北人口总数的比例还是很低且缺乏有效的组织系统。《上帝与祖先 东北汉人社会的基督教与亲属制度》通过对基督徒的婚礼和丧葬礼的分析,发现教徒在基督教主要仪式中处于边缘化的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东北汉人社会的基督教缺乏一个有效的组织体系和财产非共有,无法满足作为“排他性宗教”应给信徒所要求的“利益”和“宗教慰藉”。通过对东北汉人社会的基督教与亲属制度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东北汉人社会拥有众多的基督徒,但基督徒的活动依然依附于以祖先为中心的亲屑制度,以上帝为核心的基督教很多的只是他们的其中一个身份归属。相较东北汉人社会而言,中国南方社会具有强大的宗族势力,这里的基督徒*是被“边缘化”,因而,中国社会的“基督教化”仍然是征途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