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古籍经典选译2(汉彝对照)》的内容主要是彝族诗歌的音韵格律、彝族文学理论以及彝族古代文论开山祖举奢哲、阿买妮的文艺理论。其中,阿买妮深刻论述了彝族诗歌的音韵格律,剖析了彝族诗歌的各种文体,讲解了彝族诗歌的写作方法,并对文学的内容与形式、题材与主题、文学与时代、文学与作家等问题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在这部著作中,阿买妮提出了“主”、“旨”、“骨”、“风”、“题”、“肉”、“血”等一套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理论,开创了彝族古代诗学研究的先河。布塔厄筹继承了举奢哲和布独布举的诗学理论,从美学的角度阐释了诗歌音韵的重要性:“五字句当中,一字要押明;其中这一字,押妥美就生。不押不算诗,如其不押韵,再好不是诗。”他把彝族诗歌分为“押音诗”和“押字诗”,并对这两种诗要怎样写才达到“美”和“妙”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布麦阿钮总结了彝族古代文论家举奢哲、阿买妮的创作原则,并根据自己的文学创作实践经验及彝族文学理论知识,论述了文学的功能、文学的题材与主题、文学的形式与内容、文学的性质和规律,等等。他对“主”的解释非常精辟,认为“主”是文学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在诗歌中,“诗中各有主”;在故事中,“故事也有主”。“主”主要包含了三层意思:一是描写的主要对象,“写男男作主,男就成主体;写女女作主,女就成主体”;二是作品结构的主干,“主就是主干”;三是作品的思想’、灵魂和作品主人公的情感、本性,“凡是诗歌中,必须要有主,有主才有题,有题才有骨,有骨才有风,有风仍能探”,“如要写人呀,定要抓住主,抓住人本性。本性就是主……”作者认为,既然“主”是作品的主要构成因素,那么在创作中抓“主”就成了关键:“每个诗作者,当你写诗时,必须要抓主。”《彝诗史话》叙述了彝族古代文论始祖举奢哲、阿买妮的业绩,阐述了他们的文艺理论观点。虽然该文充满了神话色彩,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传统的认同,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关于彝族古代文论发展的重要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