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子,名况,又称“苟卿”“孙卿”或“孙卿子”,战国后期赵国人,生卒年不详,活动年份在公元前298年到公元前238年之间。根据《史记·孟子苟卿列传》记载,苟子在五十岁的时候才来到齐国的稷下学宫游说讲学(有学者认为“五十”应为“十五”之误),在齐襄王(公元前283年-前265年在位)时,苟子已是年纪大、资历深的学者,曾先后三次担任“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后来苟子遭人诽谤,离开齐国来到楚国,楚令尹春申君任用他做兰陵令。公元前238年,楚国发生内乱,春申君被杀,苟子被罢官,便安家兰陵。苟子憎恨乱世的黑暗政治,目睹君主不通晓治国之道却被巫祝所迷惑、相信吉凶的预兆,鄙陋的儒生拘泥于小节,庄周一派狡猾多辩、伤风败俗等现实景象,于是推究儒家、墨家、道家的成败得失,撰述了几万字的文章便辞世了,死后葬于兰陵。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和秦相李斯都是苟子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