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又称东周时期。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春秋时期,简称春秋,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春秋时代是因鲁国史书《春秋》而得名。从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这个时期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秦、齐、楚、魏、赵、韩、燕七个大国割据一方,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奠定时期。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星空中,春秋战国的文化发展甚为耀眼。这一时期,群星灿烂,大家辈出,诸如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孙子、荀子……等等。诸侯争霸、各自为政的政治环境造就了中国文化一个快乐而自由的时代。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如儒、法、道、墨等,他们著书讲学,互相论战,出现了学术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发展。有许多生产技术和生产经验被总结,并上升至理论,结集成学术性的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基于新型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型社会生活,也逐步奠定和形成。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土地国有制废墟上建立起来的以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小农经济为特色的经济形式,成为中国以后2000多年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形式,从而构成了中国古代社会长期超稳定运行的经济基础。总之,春秋、战国时期,从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全面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这样说,欲了解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就必须首先了解春秋、战国动荡纷乱、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这也是我们编写此书的主要目的。全书共分九章内容,具体包括:春秋战国农业文明,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诸子人物及其著作、政治变革、商业、交通、文学等。本书内容立足当时的现实,在内容上也有一些新见解,值得广大历史研究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