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1 研究意义 /11.2 研究综述 /31.3 研究思路 /171.4 研究方法 /212 时空坐标中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222.1 生产方式与文化生产方式 /222.2 与“传统”相对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272.3 与“西”相对的近代“中国”新文化生产方式 /362.4 小结 /413 危亡时局对新文化生产方式的选择:工业文明的挑战与清王朝的衰弱/433.1 贸易、战争与工业文明的挑战 /433.2 人口压力、叛乱与清王朝的衰弱 /463.3 新文化生产方式:对外开放的结果与救亡图存的选择 /504 文化生产思想转变:传教士与近代文人 /524.1 从宗教传播到西学传播:传教士与西学东渐 /534.2 从精英导向到大众教化:“新民”思潮与文人投身文化产业 /584.3 文化生产思想转变与文化社会化大生产的人才支撑 /635 新文化生产要素的引入与本土化:电影与唱片 /655.1 中国电影与唱片的肇始:外商、外资与新技术 /665.2 电影与唱片的中国制造:从内容生产到物质生产的本土化 /715.3 跨越识字门槛:电影、唱片与文化大众化 /766 文化生产组织近代化申报馆与商务印书馆 /806.1 企业组织形式的近代化:公司制的确立与股份制的推行 /816.2 企业运营方式的近代化:两权分离与组织管理科学化 /876.3 组织的力量:文化生产主体的转型、集聚与近代中国的城市化 /1017 新文化生产关系的制度建构: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与政府规制 /1047.1 稿酬制度与大清著作权律驱动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 /1057.2 从大清印刷物专律到袁记出版法规范文化生产的政府规制 /1127.3 新文化生产关系的制度建构:文化生产的商业机制和政治规制 /1198 文化生产日常化与文化阶层的结构性变迁 /1218.1时务报文化话语权的再分配 /1218.2“大世界”游乐场:文化生产的大众指向 /1258.3 文化生产日常化与文化阶层的结构性变迁 /1299 文化生产空间集聚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空间断裂 /1339.1 文化福州路:文化生产的空间集聚 /1339.2 摩登上海:文化生产中心与现代都市的同构 /1429.3 文化生产空间集聚、文化空间生产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空间断裂/14510 总结与讨论 /15010.1 总结 /15010.2 讨论 /157参考文献 /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