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陇东独特的农业地理环境与悠久的农耕文明
第一节 陇东独特的农业地理环境
第二节 陇东农耕文明及其在华夏文明演进中的地位
第三节 周祖农耕文化对陇东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章 陇东农业物质文化——传统农具
一、耕地整地工具
二、播种移栽工具
三、中耕除草工具
四、收获工具
五、运输工具
六、脱粒工具
七、粮食加工工具
八、称量工具
第三章 与陇东农耕有关的民间传说
一、周人始祖弃的传说
二、不窗的传说
三、公刘在庆阳的传说
四、“九苞凤凰”的传说(庆城县)
五、周老王斩龙脉的传说(庆城县)
六、“白马”地名的传说(庆城县)
七、“龙眼指”的传说(庆城县)
八、圣母娘娘庙的传说(庆城县)
九、关于勤劳节俭的传说(环县)
十、粮食穗粒多少和作物叶秆颜色的传说(环县)
十一、凤凰山传说(宁县)
十二、麻线杜家的鞠陶庙(宁县)
十三、九龙川的传说(宁县)
十四、九龙川桃花会的传说(宁县)
十五、公刘出访西王母国(宁县)
十六、牛郎织女与早胜牛的传说
第四章 陇东农事习俗概况
第一节 农耕仪式
第二节 农事禳灾习俗
第三节 祈祷或庆祝农业丰收的习俗
第四节 农事禁忌与农谚占候
第五节 陇东农业生产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第五章 陇东农耕文化的信仰观念——农事信仰与崇拜
第一节 山神信仰和崇拜
第二节 土地信仰和崇拜
第三节 龙神信仰和崇拜
第四节 西王母信仰和崇拜
第五节 祖先信仰和崇拜
第六节 家畜信仰和崇拜
第七节 完颜村独特的祭虫习俗
第六章 远古农耕文化的活化石——陇东岁时节日中的农事习俗
第一节 年俗中的农事习俗
第二节 “二月二龙抬头”习俗
第三节 其他岁时节日中的农事习俗
第七章 周人“祈农”民俗的延续与演绎——陇东“二月二龙抬头”的农业文化探究
第一节 陇东“二月二龙抬头”节俗的文化渊源
第二节 陇东“二月二龙抬头”节俗活动的主要内容及文化内涵
第三节 陇东“二月二龙抬头”节俗活动的特征及当代价值
第八章 陇东腊八节俗的农耕文化意蕴
第一节 陇东腊八节俗的历史渊源
第二节 陇东腊八节俗的主要内容及其农耕意蕴
第三节 陇东腊八节俗的现代意义
第九章 陇东地区“耍社火”习俗及农耕文化意蕴
第一节 陇东社火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陇东“耍社火”的程序和形式
第三节 陇东“耍社火”的主要表演形式
第四节 陇东社火中的春官及春官词
第五节 “耍社火”的农耕文化内涵
第六节 陇东“耍社火”的传承与变异
第十章 陇东人民的农耕家园——窑洞
第一节 陇东窑洞概况
第二节 陇东窑洞文化内涵
第三节 陇东窑洞文化的传承、发展及保护
第十一章 陇东农耕文化的理想乐园
第一节 陇东剪纸艺术
第二节 陇东皮影艺术
第三节 陇东香包刺绣
第四节 陇东面塑
第五节 陇东荷花舞
第十二章 陇东农耕文化的智慧结晶
第一节 陇东农谚的搜集整理
第二节 陇东时令节气农谚与农耕习俗
第三节 陇东农谚的自然观与传统道家哲学的文化认同
第四节 陇东农谚的语言特点和社会文化价值
第十三章 陇东农耕习俗的现代意义及传承保护
一、农业现代化对陇东农耕习俗的冲击
二、陇东农耕习俗的当代价值
三、陇东农耕习俗的传承与保护
四、现代社会环境下农耕习俗的发展
第十四章 陇东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秉承精耕细作传统,保障粮食安全
二、深化生态文化理念,发展持续农业
三、探索创新农耕文化,建设现代农业
四、开发农业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功能
五、弘扬乡土文化,构建和谐农村
附录 明清至民国时期陇东方志所载岁时习俗辑录
嘉靖《平凉府志》卷二《风俗》
乾隆《静宁州志》卷三《风俗》
光绪《平凉县志》卷一《风俗》
民国《平凉县志》卷三《风俗》
康熙《清水县志》卷一《天文记·节序》
康熙《宁远县志》卷一《舆地·风俗》
乾隆《伏羌县志》卷六《典礼志·风俗》
乾隆《清水县志》卷四《节序》
民国《天水县志》卷三《民族志·风俗》
乾隆《新修庆阳府志》卷十二《风俗》
乾隆《庄浪县志》卷十《风俗·岁时》
乾隆《合水县志》卷下《风俗·岁时》
道光《镇原县志》卷十三《风俗·杂仪》
光绪《合水县志》卷下《风俗·岁时》
民国《重修镇原县志》卷四《风俗·杂仪》
民国《庆阳县志》三《民俗·风俗·岁时》
民国《重修灵台县志》卷一《风俗·节序》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