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虽引进了一些试图打通专业壁垒的方法,如学分制、要求文科学生选一些理科课程,理科学生选部分文科课程等,但由于积弊太深,专业过细,难以打破藩篱。因为,每个专业的教学计划都有自己一套循序渐进的课程和时间安排,学生选课时经常会碰到“撞车”的现象,教务处也很难安排课程、教室等。其后果就是,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素质教育薄弱,社会适应性多有问题。而现代社会较普遍的问题就是某些专业人才缺乏,某些专业人才扎堆、过剩,就业困难,因而出现一些困境。近些年来,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和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深切认识到这种严峻的形势。几年前,教育部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出了经大幅修订的新的本科专业目录,使本科专业的种类调整得更为宽泛。各高校也进一步加大教学改革力度,研究和修订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努力使专业壁垒渐趋弱化,基础知识教育得到强化。通识教育的提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通识教育的好处,在于每一门课都是专门为其他学科的学生开设的某学科的基础知识,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拓宽知识面,涉猎不同学科和专业领域,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增强进入社会后的适应能力。为此,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地平线策划工作室组织了这套通识书系,并邀请我承担《文化人类学导论》一书的编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