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工业技术理论/总述宏观质量效益研究:理论、机制与路径

宏观质量效益研究:理论、机制与路径

宏观质量效益研究:理论、机制与路径

定 价:¥50.00

作 者: 蒋家东 等 著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2642365 出版时间: 2016-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81 字数:  

内容简介

  《宏观质量效益研究:理论、机制与路径》在梳理质量效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质量及质量效益概念的内涵与特点,深入分析了质量及质量价值的量化测量问题。进而,系统研究了宏观质量效益的形成机制,详细讨论了宏观质量效益的分析与评价问题,探索提出了质量效益提升的模式与路径。后,通过前瞻性的思考与研判,分析展望了质量发展面临的经济新常态与质量拐点问题。《宏观质量效益研究:理论、机制与路径》可供企业和政府部门质量管理人员学习、参考,也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质量科学研究人员阅读、参考,还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质量管理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学习参考书。

作者简介

暂缺《宏观质量效益研究:理论、机制与路径》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1章 质量效益研究现状
1.1 效益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1.1.1 效益概念的研究
1.1.2 效益评价问题的研究
1.2 质量效益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1.2.1 质量经济性分析
1.2.2 质量经济学分析
1.2.3 宏观质量效益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1.3 经济增长质量及相关问题的研究
1.4 已有研究成果的综合分析
本章小结
第2章 质量概念的内涵与特点
2.1 狭义质量
2.2 广义质量
2.2.1 广义质量概念的内涵
2.2.2 广义质量概念的特点
2.3 大质量
2.3.1 大质量概念的内涵
2.3.2 大质量概念的特点
2.4 宏观质量
2.4.1 宏观质量概念的内涵
2.4.2 宏观质量概念的特点
2.5 不同质量概念的比较
本章小结
第3章 质量的测量
3.1 直接测量
3.1.1 直接测量的特点
3.1.2 直接测量结果的数学描述
3.1.3 基于直接测量结果的质量水平比较
3.2 间接测量
3.2.1 间接测量的特点
3.2.2 间接测量结果的数学描述
3.2.3 基于间接测量结果的质量水平比较
3.3 间接测量的拓展
3.3.1 顾客满意度的内涵
3.3.2 顾客满意的梯级与指征
3.3.3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质量测量
3.4 质量的宏观测量
3.4.1 基于相对质量的宏观测量
3.4.2 基于感知质量的宏观测量
本章小结
第4章 质量效益概念的内涵与特点
4.1 效益的内涵与分类
4.1.1 效益的内涵
4.1.2 效益的分类
4.2 企业效益
4.2.1 企业效益的影响因素
4.2.2 企业效益评价指标
4.3 质量效益的内涵与分类
4.3.1 质量效益的内涵
4.3.2 质量效益的分类
4.4 企业质量效益
4.4.1 企业质量效益的内涵
4.4.2 企业质量效益的影响因素
4.4.3 企业质量效益形成机制
4.4.4 企业质量效益分析
本章小结
第5章 宏观质量效益的形成机制
5.1 宏观质量效益的基本概念
5.2 宏观质量效益的形成机制
5.3 宏观质量市场
5.3.1 质量需求及其结构变化
5.3.2 质量供给及其结构变化
5.4 宏观质量需求的影响因素
5.4.1 宏观质量需求的直接影响因素
5.4.2 宏观质量需求的间接影响因素
5.5 宏观质量供给的影响因素
5.5.1 宏观质量供给的直接影响因素
5.5.2 宏观质量供给的间接影响因素
5.6 宏观质量效益表现
5.6.1 质量效益的价格表现
5.6.2 质量效益的贸易表现
5.6.3 质量效益的结构表现
5.6.4 质量效益的品牌表现
5.6.5 质量效益的资源与环境表现
本章小结
第6章 宏观质量效益分析
6.1 宏观质量经济效益
6.1.1 质量价值
6.1.2 质量结构
6.1.3 生产效率
6.2 宏观质量社会效益
6.2.1 消费安全
6.2.2 顾客体验
6.2.3 质量形象
6.3 宏观质量环境效益
6.3.1 能源消费
6.3.2 环境质量
6.3.3 污染危害
本章小结
第7章 宏观质量效益评价
7.1 宏观质量效益评价的整体构架
7.1.1 宏观质量经济效益评价
7.1.2 宏观质量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1.3 宏观质量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7.2 观测变量的涵义与计算式
7.2.1 经济效益评价相关观测变量
7.2.2 社会效益评价相关观测变量
7.2.3 环境效益评价观测变量
7.3 观测变量原始数据标准化转换
7.3.1 基于最大值/最小值的标准化转换
7.3.2 基于均值、标准偏差的标准化转换
7.3.3 基于特定基准值的标准化转换
7.3.4 基于分级比较的标准化转换
7.3.5 基于概率分位点的标准化转换
7.3.6 基于排名原则的标准化转换
7.3.7 基于恒同变换规则的标准化转换
7.4 宏观质量效益指数化测评
7.4.1 综合评分法
7.4.2 主成分分析法
7.4.3 拉氏双边比较法
7.4.4 派氏双边比较法
7.4.5 费氏双边比较法
7.5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宏观质量效益指数定义
本章小结
第8章 质量价值的测量
8.1 商品的价格
8.1.1 价格概念的内涵
8.1.2 价格的功能
8.1.3 价格的作用
8.2 质量溢价
8.2.1 狭义质量溢价
8.2.2 广义质量溢价
8.3 商品的价格表示与比较
8.4 质量溢价的测量
8.5 基于通货膨胀率对质量溢价的修正
8.5.1 通货膨胀率的基本原理
8.5.2 通货膨胀率对质量溢价的影响
8.6 基于汇率对质量溢价的修正
8.6.1 汇率的基本原理
8.6.2 汇率对质量溢价的影响
8.7 基于税率对质量溢价的修正
8.7.1 税收的基本原理
8.7.2 税收效应及影响
8.7.3 流转税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8.7.4 税收和质量对商品价格的联合影响
8.7.5 税率对质量溢价的影响
8.8 质量价值的宏观测算
8.8.1 基于国内市场的质量价值测算
8.8.2 基于全球市场的质量价值测算
8.9 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宏观测算
8.9.1 基于国内市场的质量提升贡献测算
8.9.2 基于全球市场的质量提升贡献测算
8.10 质量提升对经济增长贡献实证研究
8.10.1 计算方法
8.10.2 测算结果
8.10.3 实证研究结论
本章小结
第9章 质量效益提升模式与路径
9.1 产业成长性
9.1.1 初创期
9.1.2 成长期
9.1.3 成熟期
9.1.4 衰退期
9.2 产业分类与主导产业选择
9.2.1 基于成长性的产业分类
9.2.2 主导产业的特点
9.2.3 主导产业选择标准
9.3 基于质量与价格弹性的产业特征分析
9.3.1 弹性的概念、计算式及拓展
9.3.2 质量弹性的概念与计算式
9.3.3 质量弹性概念的拓展
9.3.4 弹性概念在产业层面的延伸及产业分类
9.3.5 基于产业质量弹性的产业结构实证分析
9.4 产业不同阶段的质量策略选择
9.5 市场竞争性
9.5.1 完全竞争
9.5.2 完全垄断
9.5.3 垄断竞争
9.5.4 寡头垄断
9.6 不同市场结构下的质量策略选择
9.7 质量效益提升的模式与路径
9.7.1 微观质量效益提升模式
9.7.2 宏观质量效益提升模式
9.7.3 宏微观质量效益之间的互动关系
9.8 宏微观质量效益协同提升方法
9.8.1 以市场机制激发质量效益提升内驱力
9.8.2 以政策机制增强质量效益提升外推力
本章小结
第10章 经济新常态与质量拐点
10.1 质量发展面临经济新常态
10.2 新常态下质量发展的主要挑战
10.2.1 劳动力供应趋紧
10.2.2 制造成本增长明显
10.2.3 环境承载压力巨大
10.2.4 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10.2.5 对外贸易争端不断
10.3 影响质量发展的新技术因素
10.3.1 机器人革命
10.3.2 电子商务发展
10.3.3 质量欺诈科技化
10.3.4 互联网+质量
10.4 质量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10.4.1 质量发展纲要
10.4.2 政府质量工作考核
10.4.3 中国制造2025
10.4.4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建议
10.5 质量拐点与质量变革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