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第2章 材料的电性能
2.1 电导率和载流子
2.1.1 电导率和电阻率
2.1.2 载流子
2.2 电子类载流子导电
2.2.1 金属的导电机制
2.2.2 电阻率和温度的关系
2.2.3 电阻率与压力的关系
2.2.4 缺陷和冷加工对电阻率的影响
2.2.5 固溶体的电阻率
2.2.6 化合物、中间相和多相合金的导电性
2.3 离子类载流子导电
2.3.1 离子导电理论
2.3.2 离子导电与扩散
2.3.3 离子导电的影响因素
2.4 半导体
2.4.1 本征半导体
2.4.2 本征半导体的电导率
2.4.3 杂质半导体
2.5 超导体
2.5.1 超导现象
2.5.2 超导体特性
2.5.3 超导体分类
2.6 导电性的测量
2.6.1 双臂电桥法
2.6.2 直流电位差计法
2.6.3 直流四探针法
2.7 电阻分析的应用
2.7.1 研究合金的相变
2.7.2 研究合金的变形和疲劳过程
2.7.3 研究碳钢的回火
2.8 延伸阅读
2.8.1 导电材料
2.8.2 精密电阻材料
2.8.3 重要的超导体材料
2.8.4 半导体
思考题
第3章 材料的介电性能
3.1 电介质及其极化
3.1.1 平板电容器及其电介质
3.1.2 介电常数
3.1.3 与极化相关的物理性能参量
3.1.4 电介质极化的机制
3.1.5 宏观极化强度与微观极化率的关系
3.2 交变电场下的电介质
3.2.1 复介电常数与介质损耗
3.2.2 电介质弛豫和频率响应
3.2.3 介电损耗分析
3.3 电介质在电场中的破坏
3.3.1 介电强度
3.3.2 影响无机材料击穿强度的各种因素
3.4 压电性
3.4.1 压电性基本概念
3.4.2 晶体压电性产生的原因
3.4.3 压电材料的主要表征参数
3.5 热释电性
3.5.1 热释电现象
3.5.2 热释效应产生的条件
3.5.3 材料热释电性的表征
3.6 铁电体
3.6.1 铁电体和电畴
3.6.2 铁电体的起源与晶体结构
3.7 压电性和铁电性能基本参数的测定
3.7.1 电滞回线的测定
3.7.2 铁电体居里温度的测定
3.7.3 压电应变常量的测定
3.7.4 机电耦合系数
3.7.5 机械品质因数
3.8 延伸阅读
3.8.1 压电材料
3.8.2 铁电材料
思考题
第4章 材料的光学性能
4.1 光和固体的相互作用
4.1.1 光的波粒二象性
4.1.2 光通过固体的现象
4.1.3 材料的折射率及其影响因素
4.1.4 材料的反射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4.1.5 材料的透射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4.1.6 介质的散射系数
4.2 材料的发光
4.2.1 发光和热辐射
4.2.2 激光
4.3 光的其他性质
4.3.1 电光效应
4.3.2 声光效应
4.3.3 光电导性
4.4 材料光学性能的测试表征
4.4.1 光吸收
4.4.2 拉曼光谱
思考题
第5章 材料的热学性能
5.1 材料的热容
5.1.1 热容的基本概念
5.1.2 固体热容理论简介
5.1.3 金属热容与合金热容
5.1.4 无机材料的热容
5.1.5 相变对热容的影响
5.2 材料的热膨胀
5.2.1 热膨胀系数
5.2.2 热膨胀本质
5.2.3 影响材料热膨胀的因素
5.3 材料的导热性能
5.3.1 热传导宏观规律和微观机制
5.3.2 导热的微观机制
5.3.3 热导率的影响因素
5.3.4 非晶体的热导率
5.4 热电性
5.5 热焓和比热容的测量及热分析方法
5.5.1 热焓和比热容的测量
5.5.2 材料热膨胀系数的测量
5.5.3 材料热导率的测量
5.6 热性能分析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5.6.1 热分析法及应用
5.6.2 热膨胀法及应用
思考题
第6章 材料的磁学性能
6.1 磁学基本量及磁性分类
6.1.1 磁学基本量
6.1.2 物质的磁性分类
6.2 铁磁性和亚铁磁性材料的特性
6.2.1 磁化曲线
6.2.2 磁滞回线
6.2.3 铁磁性的起源
6.2.4 磁晶各向异性和各向异性能
6.2.5 铁磁体的形状各向异性及退磁能
6.2.6 磁致伸缩与磁弹性能
6.3 磁性材料的自发磁化和技术磁化
6.3.1 自发磁化理论
6.3.2 技术磁化理论
6.3.3 影响合金铁磁性和亚铁磁性的因素
6.4 磁性材料的动态特性
6.4.1 交流磁化过程与交流回线
6.4.2 复数磁导率
6.4.3 交变磁场作用下的能量损耗
6.5 铁磁性测量
6.5.1 冲击法测量磁性能
6.5.2 振动样品磁强计
6.5.3 材料动态磁性测量
6.6 磁分析的应用
6.6.1 铁磁性分析的应用
6.6.2 抗磁性与顺磁性分析的应用
6.7 延伸阅读:磁性材料
思考题
第7章 材料的弹性性能
7.1 胡克定律及弹性表征
7.1.1 胡克定律
7.1.2 弹性的表征
7.2 弹性与原子间结合力等物理量的关系
7.2.1 弹性模量的物理实质
7.2.2 与周期表的关系
7.2.3 与德拜特征温度的关系
7.2.4 与熔点的关系
7.3 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7.3.1 温度的影响
7.3.2 相变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7.3.3 固溶体材料的弹性模量
7.3.4 晶体结构
7.4 材料滞弹性及内耗
7.4.1 粘弹性及滞弹性
7.4.2 滞弹性
7.4.3 内耗
7.4.4 弛豫型内耗
7.4.5 静滞后型内耗
7.4.6 内耗的表征
7.5 内耗产生的机制
7.5.1 点阵中原子有序排列引起的内耗
7.5.2 与位错有关的内耗
7.5.3 与晶界和界面有关的内耗
7.6 弹性性能的测量
7.6.1 弹性模量的测量
7.6.2 内耗的测量方法
7.7 内耗分析的应用
7.7.1 过饱和固溶体的析出沉淀行为和溶解度
7.7.2 扩散激活能和低温扩散系数
7.7.3 内耗法研究金属的疲劳
7.8 弹性合金和高阻尼合金
7.8.1 高弹性合金
7.8.2 恒弹性合金
7.8.3 阻尼减振材料
思考题
部分思考题提示或答案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