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场地污染概述
1.1 土壤与地下水环境特征
1.1.1 土壤环境基本特征
1.1.2 地下水环境基本特征
1.2 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来源
1.2.1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污染的基本特征
1.2.2 土壤环境污染来源
1.2.3 地下水环境污染来源
1.3 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现状
1.3.1 我国土壤污染现状
1.3.2 我国地下水污染现状
1.4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工程开展现状
第2章 污染场地土壤及地下水修复技术
2.1 土壤修复技术
2.1.1 物理化学修复技术
2.1.2 生物修复技术
2.1.3 植物修复技术
2.2 地下水修复技术
2.2.1 抽出-处理技术
2.2.2 原位化学氧化/还原
2.2.3 原位曝气技术
2.2.4 原位生物修复技术
2.2.5 可渗透性反应墙
2.2.6 监控式自然衰减
2.2.7 多相抽提
第3章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概述
3.1 环境监理的概念及意义
3.1.1 概述
3.1.2 环境监理定义
3.1.3 环境监理主要功能
3.1.4 开展环境监理的建设项目类型
3.2 开展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必要性
3.3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的关系定位
3.3.1 环境监理与业主单位
3.3.2 环境监理与修复技术方案设计单位
3.3.3 环境监理与修复施工单位
3.3.4 环境监理与工程监理单位
3.3.5 环境监理与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3.4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依据
3.4.1 相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3.4.2 部门及地方政府规章
3.4.3 相关技术规范
3.4.4 技术文件
3.4.5 合同、协议
3.5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特点
第4章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4.1 总体工作程序
4.2 准备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4.2.1 收集资料、现场踏勘
4.2.2 签订环境监理合同
4.2.3 组建环境监理机构
4.2.4 编制环境监理工作方案
4.2.5 准备阶段环境监理
4.2.6 交底
4.3 修复施工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4.4 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监理工作程序
第5章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内容
5.1 文件审核
5.2 环境监理方案编制
5.3 修复过程中的污染防治
5.3.1 大气污染防治
5.3.2 水污染防治
5.3.3 固废污染防治
5.3.4 噪声污染防治
5.4 质量控制
5.4.1 污染土壤、地下水修复达标质量控制
5.4.2 开挖后基坑达标质量控制
5.5 修复工程管理
5.6 修复工程验收
第6章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方法
6.1 环境监理核查
6.2 修复现场巡查
6.3 旁站监理
6.4 检测分析
6.5 记录与报告
6.6 环境监理会议
6.7 专业咨询
6.8 宣传培训
6.9 信息反馈
第7章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制度
7.1 环境监理工作记录制度
7.2 文件审核制度
7.3 会议与工作报告制度
7.4 应急报告与处理制度
7.5 函件来往与档案管理制度
7.6 检查、认可制度
7.7 人员培训和宣传教育制度
7.8 质量保证与奖惩制度
第8章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机构、人员及设施
8.1 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机构
8.1.1 环境监理模式
8.1.2 环境监理机构的权利
8.1.3 环境监理机构的利益
8.2 环境监理人员
8.2.1 总环境监理工程师
8.2.2 场地修复监理工程师
8.2.3 总环境监理工程师代表
8.2.4 环境监理工程师
8.2.5 环境监理员
8.2.6 环境监理人员守则
8.3 环境监理设施
8.3.1 基础办公设施
8.3.2 便携式快速检测设施
8.3.3 人员防护设施
第9章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文件管理
9.1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文件体系
9.2 重要文件资料编制
9.2.1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方案
9.2.2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实施细则
9.2.3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总结报告
第10章 污染场地修复工程环境监理管理系统
10.1 管理系统概况
10.2 管理系统功能简介
10.2.1 项目介绍与组织架构
10.2.2 系统签到
10.2.3 阶段管理
10.2.4 二次污染防治
10.2.5 质量控制
10.2.6 实时监控
10.2.7 各方联系
10.2.8 工作记录
10.2.9 项目验收
10.2.10 其他资料
参考文献
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