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是反映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以新四军老6团为骨干的“江南抗日义勇军”,按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做出的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战略部署,根据周恩来为新四军制定的“向南巩固,向东作战,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在叶飞率领下,于1939年5月挺进苏南东路地区日伪重兵据守的河湖港汊水乡,机动灵活打击敌人,开辟以阳澄湖为中心的苏常太和澄锡虞抗日民主根据地的艰难曲折过程,展现了1939年10月“江抗”主力奉命西撤北上后,以刘飞、夏光为代表的伤病员,不屈不挠坚守阳澄湖芦荡斗争,终使芦荡火种再度燎原,此后在谭震林领导下,东路地区抗日武装和根据地建设再度大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作品以抗战时期嵌入新四军指挥员、开国中将刘飞胸部的“一颗子弹”和根据刘飞嘱托产生的描写阳澄湖36个伤病员事迹的纪实文学,以及由此引发的红色经典《芦荡火种》、《沙家浜》的创演为贯穿线,把宏大叙事与细微透视统一于一体,从独特的视角生动揭示了“江抗”苦难而辉煌的奋进历程,是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刻、生动反映“江抗”历史和功绩的纪实文学作品。同时,通过对“江抗”的透视,勾勒了新四军英勇曲折的发展历程,在深度开掘中披露了若干鲜为人知的史实,读来引人入胜,发人深省。作品以磅礴的气势,生动地描述了以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谭震林、叶飞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之祸的危急关头,洞察历史风云,把握战局走势,科学制定持久战和敌后游击战等大战略,领导抗日军民在因地制宜实施战略中创造性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历史进程,以及兼有战略家和诗人气质的毛泽东领导创作修改红色经典,艺术地再现于江南水乡实施的敌后游击战争战略的全过程,从而形成了统领全篇的另一条贯穿线,栩栩如生展现了特定历史时期毛泽东、周恩来、陈毅、谭震林、叶飞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感人风采,刻画和塑造了刘飞、吴焜、廖政国、夏光、乔信明、杨瑞年等新四军指战员的生动形象,使作品形成了思想、文学、史学三金铸一的鲜明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