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艺术戏剧艺术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

昆坛求艺六十年:沈世华昆剧生涯

定 价:¥78.00

作 者: 张一帆 编;沈世华 口述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地方剧艺术 戏剧艺术/舞台艺术 艺术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0119190 出版时间: 2016-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20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是昆曲名家、著名闺门旦演员、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沈世华的口述作品,由戏曲研究界青年才俊张一帆博士记述整理。本书分为上、下两篇,在上篇中,沈世华老师回顾了自己从艺六十年来的昆曲人生,从儿时写起,回顾了自己如何因为一碗馄饨而偶然拜入“传字辈”门下,浙昆如何艰难求生存,“十五贯”是如何辗转进京的并大热天下的,改革开放后重登舞台,却又激流勇退,成为中国一位昆曲女教授,直至新世纪以来国内戏剧市场的反复,时间跨度大,涉及人物多,不仅是沈老师自己的艺术人生的反思与总结,同时也是对百余年来昆曲艺术的兴衰荣辱的反思。本书下篇主要是对沈世华昆曲艺术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沈老师以著名的折子戏为例,系统讲述了传统折子戏的一招一式以及她多年来的个人体会,还原了昆曲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项目的本来面目,加上本书百余幅珍贵照片、档案,使得本书的资料价值极大。

作者简介

  沈世华,浙江慈溪人,1941年生于上海。中国昆剧艺术教育史上第一位女教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昆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3年入浙江国风苏昆剧团(后改为浙江昆剧团)学昆剧表演,工五旦,得到朱传茗、周传瑛、俞振飞等诸名家的亲传和指授,后担任主演。1986年起正式任教于中国戏曲学院。张一帆,1980年生,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剧研究中心讲师,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浙江大学、中国戏曲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师从周育德、钮骠、周华斌诸先生治中国戏剧史。曾于《文艺报》《戏曲艺术》《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有《剧学本位的确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版)。钮骠,满族,1933年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与红旗夜大学中文系,师从萧长华、王传淞、吴小如等前辈名家。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京剧)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戏曲学院教授、编审,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京剧百科全书》编委会副主任。曾任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离休后仍从事戏曲研究及教学工作。

图书目录

刘序 _1吴序 _3迟序 _7梅序 _12引言 _1上篇第一章 偶遇“国风”意中缘 _3一、“偶然”的序幕 _3二、家庭出身:原籍慈溪,生于上海 _8三、读书兼“蹭戏” _12四、偶遇“国风” _18第二章 初识春色在林园 _25一、艰难的“国风” _25二、努力练习基本功 _34三、开始学戏 _37四、第一次贴片子和第一次演出 _40五、“小宁波,过来吃大闸蟹” _42六、你们有没有决心?我给你们看我的决心! _50七、临时团部中的生活 _52八、鞠躬尽瘁的炊事员 _56第三章 名动京华《十五贯》 _59一、创编 _60二、《十五贯》进京 _70三、周总理来看戏了 _73四、李少春先生感动得流泪了 _79五、初执教鞭 _80六、三个“留学生” _83七、拍摄电影《十五贯》 _90八、“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 _94九、《十五贯》表演精华举隅 _97十、《十五贯》成功的历史经验 _100附录1 《十五贯》三份演出名单 _106附录2 周恩来同志观看浙江省昆苏剧团演出《十五贯》后的两次讲话 _109附录3与昆剧前辈们在一起 _117第四章 立雪俞门衣钵传 _123一、结识俞伯伯 _123二、艺文并授 _132三、我一个礼拜重了七斤 _135四、从“言大姐”到“言老师” _137五、受赐“衣钵” _142附录1 造就俞氏型的昆剧人才 _146附录2 昆黄融会铸成大师 _150第五章 光阴似水韶光贱 _159一、成为主演 _159二、“翻箱底” _164三、初露头角 _167四、重学《游园惊梦》 _171五、编演《桃花扇》 _172六、编演《西园记》 _175七、再获殊荣 _184八、编演现代戏 _186附录 文化部关于加强戏曲、曲艺传统剧目、曲目的挖掘工作的通知 _192第六章 辞亲去国意长牵 _196一、招考“秀字辈” _196二、不舍的离去 _205三、特殊的观众 _208四、拍摄电影《西园记》 _210五、辗转进京 _220六、获奖风波 _224七、最后的嘱托 _230附录1 幽兰一茎花正开,堪称空谷不凡才 _247附录2 浙江昆剧团进京献艺载誉返杭 _255第七章 同心偕老向花间 _259下篇第八章 金针度人绣碧鸳 _269《孽海记·思凡》 _269《牡丹亭·游园》 _281《凤凰山·赠剑》 _293《南西厢记·佳期》 _305《铁冠图·刺虎》 _318《玉簪记·琴挑》 _332《烂柯山·痴梦》 _341第九章 洗尽粉黛薪火延 _349一、教学历程 _352二、教学体会与要点 _359三、教学步骤与方法 _362四、不断学习提高 _364五、对昆剧艺术传承与传播的看法 _365六、尾声 _372附录1 沈世华剧目学习师承表 _380附录2 “世”字辈概况 _385附录3 王传淞老师谈艺点滴 _392附录4 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昆剧专业四年本科教学剧目安排 _395附录5 沈世华中国戏曲学院教学情况表(1981—2010)_404第十章 已发表文章 _412悼王传淞老师 _412德高艺富名垂昆史 _414心香一瓣祭先师 _419让昆曲这棵幽兰永远扬芬吐香 _428昆剧的传承,首要的是表演艺术 _431回眸20世纪的昆曲 _435让昆剧延年益寿,常葆青春 _444用心良苦育南枝 _446第十一章 报刊评介文章 _453从《思凡》谈到沈世华(吴小如) _453沈世华的《思凡》(吴小如) _455喜看北苑秀南枝(吴小如) _457在严谨中求灵动——看沈世华演《游园惊梦》(朱文相) _459一曲《思凡》余音绕(胡世均) _461浙昆移来一枝秀——记昆剧演员沈世华二三事(宋铁铮) _464剧坛师表:钮骠与沈世华(高宜三) _465昆曲名师沈世华(卢雅存) _467青俪长驻牡丹亭古韵悠扬满庭芳——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沈世华(汪株宇) _47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记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钮骠、沈世华收徒仪式(晓晴) _477跋:风吹别调亦堪听 _480后记 _487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