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人篇
卓越的物理海洋学家、教育家赫崇本/文圣常
功业炳史册 品格昭后人——赫崇本教授诞辰100周年/李凤岐
曾老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管华诗
曾老的教诲永在心间/张学成
怀念敬爱的何作霖老师/陈书田 杨珊珊
怀念恩师方宗熙/沈清熙
勇猛精进的人生之旅——追记张正斌先生/姬实 陈鹏
追忆缅怀王彬华教授/盛立芳
为人为学,为人在先——深切怀念杨自俭先生/于志刚
怀念杨自俭教授/杨连瑞
那两根“拐杖”,一生的伴随/管长龙
人生付海双叠梦恩师赐志一撑篙/侯一筠
有积累才会有成功,大成果才会有大效益——访2009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管华诗院士/王淑芳
我的导师冯士箨院士/江文胜
一位老院士的人生魅力——访石油勘探专家、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李庆忠/纪玉洪
记恩师高从增院士/张凯侯经纬
潮汐人生 德教双馨——记我国著名潮汐学家陈宗镛先生/于宜法
师恩如山 情深似海——祝贺恩师李爱杰先生90华诞/麦康森
从“鲍鱼博士”到工程院院士——记中国工程院新晋院士、水产学院院长麦康森教授/金松王宣民
海大让他懂得了永不言弃的坚持——访中国登上南极第一人董兆乾/边冶涵 张淑贤何俊芳
宋微波:显微镜下的执著人生/贾臻
赵进平:我对北极有种独特的情愫/吴迪张琦
史久新:历经艰苦,坚持才意义非凡/王晓
矫玉田:愿为极地科研添砖加瓦/江梦
麦康森团队:责任让我们一往无前/于楠楠
吴立新团队:不仅脚踏实地,还要仰望天空/王晓
于广利团队:团队中最重要的是合作/张淑贤 张雪
海大人:谋海济国,薪火相传/赵昕
论学篇
用最优师资培养准领军人才——校长吴德星畅谈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精英教育/秦小艳
勇者乐海/王蒙
高处风景会更好——七十抒怀/杨自俭
取则于海比德于海——融德育工作于海洋类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索/李巍然季岸先
关于通识课建设的三个问题/陆信礼
80年的变与不变——在海洋生命学院建置80周年之际访原院长李永琪先生/王淑芳
回望那蔚蓝色的天际线——海大师生完成中国高校首次环球航行记/纪玉洪金松
借问“务头”何处有——一位老教授写给青年教师的信/周继圣
憧憬第三次人文辉煌/王宣民
谈高校文化建设中的践行/徐祥民
海大文化之我见/盛立芳
海洋的人文理解/张伟
海洋意象:生发大学特色文化的一个向度/季岸先
秋尽,海味却正浓——海大海味文化印象/王淑芳
风物篇
崂山校区记/陈骛
《崂山校区记》诞生记/陈骛
海大建了“斯文堂”/刘邦华
“斯文堂”命名由来/傅根清
作家楼记/管华诗
海大的“作家楼”/王海
“实学渊泉”与化学馆/杨洪勋
“奥运历史文化标志”考证/海轩
海大人的奥运情怀/杨洪勋
八关山气象台小史/张苏平 王冠岚 田莹
为了80年的召唤——在北大图书馆见证《国立青岛大学周刊》创刊号/金松
诗义篇
组诗:2009年夏赴北极黄河站科学考察有感/傅刚
情寄北冰洋——献给一位老极地科学家/张琦
写给杨自俭先生诗三首/任东升
“八关山下,汇泉湾边”组诗五首/万逸
春光好——念樱俏/齐祥明
短歌行/吴庚坤
写在毕业时/孔晓音
海大之魂,静默亦灵动/吴欣欣
海大之魂——既能容大也能容小/金锦
海韵之律/马国香
海大的画,美丽而深沉/党琳希
校园四季诗/陈鹏鹏
海大四季的歌/魏晓燕
这里的年华四季花开/董倩倩
爱上那一角的海/袁梦琪
青岛的海,海大的风/赵丹
不变的风景/袁全
梁实秋之海大情缘/杨春雪
与海大的情缘/侯永海
回味海大周边的小吃/张经
海大,你是我青春的栖息地/李宗海
写给母校的恋歌/马浩
学在海大,成在海大/焦玉和
从感性到理性,从开始到现在/陈奕彤
条条大路通罗马/郑世浩
这一年最好的礼物/胡静一
星不为长夜闪/李青柏
我与海大/任宜娟
山海之间忆韶华/张俊
一份长留心间的感动/徐笑言
我们将与海大一起成长/王琳
爱上青岛这片海——感于毕业生离校时分/鞠圣娇
闲嗅兰香——感于毕业生离校时分/王俊玲
道别青春/张振忠
告别海大园/郑雷
再见,兄弟姐妹/樊庆磊
一路走来,桃李芬芳/董文静
“师”“母”/夏石勇
和谐班级/高光明
喜庆海大85华诞/薛永武
为海大而歌,为海大而舞/王昌森
愿穷一生赞美您/何俊芳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