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中国哲学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的美学精神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的美学精神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的美学精神

定 价:¥38.00

作 者: 陈迎年著
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ISBN: 9787542640710 出版时间: 2013-02-01 包装:
开本: 32 页数: 312 字数:  

内容简介

  《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的美学精神》以义利两有、定应两全为骨架,以美学精神为视域,以中西融通为背景,以成人为鹄的,尝试从整体上对荀子思想进行现代性解读,以为今日中国文化建设的参考。《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的美学精神》内容简介:荀子是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上承孔孟,下接易庸,旁收诸子,开启汉儒”,实在是一位思想纷繁的关键人物。问题在于,荀子的这种纷繁,究竟意味着儒学的歧出,抑或展露了一种深刻?《能定能应,夫是之谓成人荀子的美学精神》以义利两有、定应两全为骨架,以美学精神为视域,以中西融通为背景,以成人为鹄的,尝试从整体上对荀子思想进行现代性解读,以为今日中国文化建设的参考。【作者简介】陈迎年,1974年生,陕西耀州人。陕西师范大学美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现任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要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问题。2005年著《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著《智的直觉与审美直觉——牟宗三美学批判》。主编两部教研论文集。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及多个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基金项目。在《孔子研究》、《文艺研究》、《学术月刊》、《人文杂志》、《复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鹅湖月刊》(台)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

作者简介

  陈迎年,1974年生,陕西耀州人。陕西师范大学美学硕士。复旦大学哲学博士、文艺学博士后。现任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主要关注传统文化的现代性问题。2005年著《感应与心物——牟宗三哲学批判》,获上海市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著《智的直觉与审美直觉——牟宗三美学批判》。主编两部教研论文集。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上海市阳光计划项目及多个华东理工大学(教育部)基金项目。在《孔子研究》、《文艺研究》、《学术月刊》、《人文杂志》、《复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鹅湖月刊》(台)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哲学》全文转载。 TOP 其它信息 页数:312版次: 第1版 开本:32

图书目录


绪言
第一章荀子思想的现代追寻
第一节荀子的历史命运与儒学的现代性
1.荀子与政治
2.荀子与现代化
第二节真善美的“分别说”与“合一说”
3.中国文化与康德
4.荀子与康德
第三节荀子的撕扯性
5.荀子的众多面相
6.荀子与意识形态
第四节荀子的美学精神是否可能
7.功利、知性与荀子的美学精神
8.道路展望
第二章荀子所揭示的多元矛盾
第一节人的现实生存境域的发现
9.“解蔽”
10.“解蔽”与认识论
11.“解蔽”与意识形态
12.“解蔽”与存在论
第二节义利之间
13.“制民之产”与“浩然之气”
14.“养五綦者有具”与“虚壹而静”
15.“君”与“民”的游戏
第三节解蔽与遮蔽争执的意义
16.阴阳·存在论差异·心物
17.作为一种存在境域的美
第三章感而自然:伟大的情欲
第一节荀子对人之情实的描述
18.“瑕适并见,情也”
19.“欲者,情之应也”
第二节称情而立文
20.“长虑顾后”之算计
21.好利心·辨知心·知道心
第三节荀子的“功利论”审美起源论
22.对荀子“人之情”的双重削弱
23.荀子与“超主客关系”
24.关于“无功利”的一个讨论
25.蜕变
第四节身尽其故则美
26.争执与美学
27.知性·想像力·理性
28.由人情之实开始之于儒家美学的意义
第四章感而不能然:伟大的清醒
第一节荀子的“超越论”审美起源论
29.“唱和有应”:对于人之规定性的描述
30.“度”与“比方”:美的生成问题
31.“感”:作为一种先天的命运
第二节荀子与“知性”思维方式
32.判荀子为“泛认知主义”的理据和意义
33.“艺术性主体”
34.“神”: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
第三节从道不从君
35.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分
36.共通感与意识形态之间的流转迁变
第五章感应之变:美善相乐
第一节荀子思想的两块基石
37.感利与感义
38.“同然”与“共予”
第二节美学精神之于整个荀子思想的意义
39.利·美·义
40.自然主义·人道主义
41.全尽之学
第三节美学精神与荀子之礼
42.功利主义的礼
43.道德理想主义的礼
44.美的礼
第四节审美与实践、生活方式及其他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