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征镒(1916—2013),江苏扬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寄籍江苏仪征。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系,1940~1942年师从张景钺教授读研究生,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1949年任清华大学生物系讲师,1949年任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兼机关支部书记,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副所长兼研究员,1955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起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兼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所长。1975年任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77—1992年任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79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院长。1981—1991年任中国科学院主席团成员。1983年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名誉所长。吴征镒从事植物科学研究七十余年,在植物分类、植物系统、植物区系地理、植物资源、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多样性保育等领域研究取得一批自主创新的重大成果,发表140多篇各类论文,主编《中国经济植物志》、《新华本草纲要》、《中国植被》、《中国植物志》(1987~2004)、《FloraofChina》(1988—2013)、《西藏植物志》、《云南植物志》,编纂出版《中国自然地理——植物地理(上)》、《中国被子植物科属综论》、《种子植物分布区类型及其起源和分化》、《中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等20余部学术专著。发表和参与发表的植物分类类群达1766个,是中国植物学家发现和命名植物种类最多的一位。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7项(其中国家发明一等奖1项),院、省级一、二等奖9项。1956年提出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建议,接着与寿振黄(1958)一起向云南省提出建立24个自然保护区的具体建议,1999年向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出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的建议,均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并得以实施。1983年任美国植物学会终身外籍会员,1985年任瑞典植物地理学会终身会员,1987年任苏联植物学会外籍会员。1995年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进步奖”。1996年获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科技成就团体奖”。1999年获“考斯莫斯国际奖”(InternationalCOSMOSPrize)。2001年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3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会“科学与技术成就奖”。2007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征镒一生立足云南,放眼世界,为中国植物学的创新发展和中国植物学走向世界作出了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