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莽莽林海,哪里就有森工林区,哪里就有一曲又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绿色奉献壮歌。在老一辈的记忆中,森工林区是共和国的脊梁,握有我国最雄厚的森林资源,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随着“顺山倒”的林工号子,粗大的树木成片砍下送往祖国各地,支援新中国百废待举的建设事业。斗转星移,这个曾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林区,却因资源的过度消耗盛极而衰,一度陷入了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更棘手的是,她留下了庞大的社会体系,林区还成为兼有公检法、医院、学校、广播、电视等一应俱全的小社会,负重前行面临着一系列难以解开的结。从那时起,森工林区的新闻也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那么,近年来,我国的森工林区究竟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这些有着沉重历史负担的企业是否走出了历史的阴影并闯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为此,《中国绿色时报》宣传策划部特别选择锐意改革创新的中国四大森工集团之一的吉林森工集团进行深度采访。通过采访调研,我们惊奇地发现,这个森工林区发生了巨变,他们不仅摆脱了“两危”,还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并实现了林区森林资源增长、经济实力增长、员工收入增长、和谐发展的多赢成果。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们试图通过一系列的深度报道揭示其中的奥秘。《第三只眼的绿色观察》一书介绍的就是这些内容。《第三只眼的绿色观察》由第三只眼的绿色观察编写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