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与定义
3.1 碳汇造林
3.2 计量
3.3 监测
3.4 土壤扰动
3.5 湿地
3.6 有机土
3.7 基线情景
3.8 项目情景
3.9 项目边界
3.10 计入期
3.11 基线碳汇量
3.12 项目碳汇量
3.13 泄漏
3.14 项目减排量
3.15 额外性
3.16 碳库
3.17 地上生物量
3.18 地下生物量
3.19 枯落物
3.20 枯死木
3.21 土壤有机碳
4 基线和碳计量方法
4.1 项目边界的确定
4.2 土地合格性
4.3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
4.4 项目期和计入期
4.5 基线情景识别与额外性论证
4.6 碳层划分
4.7 基线碳汇量
4.8 项目碳汇量
4.9 泄漏
4.10 项目减排量
5 监测程序
5.1 基线碳汇量的监测
5.2 项目活动的监测
5.3 项目边界的监测
5.4 事后项目分层
5.5 抽样设计
5.6 样地设置
5.7 监测频率
5.8 林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
5.9 灌木生物质碳储量的监测
5.10 项目边界内枯落物、枯死木和土壤有机碳库的监测
5.11 项目边界内的温室气体排放增加量的监测
5.12 精度控制与矫正
6 规范性附录
附录1 不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附录2 需要监测的数据和参数
7 资料性附录
附录1 全国主要乔木树种生物量方程参考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