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生态问题之一,也是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逆境因子,研究并揭示其对冬小麦生育中后期植株生长发育、生理特性、产量和品质特性的影响,对旱地小麦产量和品质协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结合河南西部旱地的气候特点,在自动干旱棚内遮雨条件下,设置了灌水量(w)、施氮(N)量、施磷(PzOs)量三个因素的水肥耦合试验,系统研究了水肥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及籽粒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主要结论如下:1.在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W对冬小麦花后旗叶及倒二叶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等参数的调控效应均达显著水平(P≤0.05或P≤0.01)。灌浆前期(花后6d),旗叶Pn、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均在灌水量308.5mm,达最大值,中后期(花后13d、23d)则在灌水量153.5mm时达最大值;从不同测定日期看,Pn随籽粒灌浆进程呈明显下降趋势。随施N量增加,花后6d、13d、23d旗叶Pn及气孔导度均呈先增后降趋势。从不同水肥处理组合看,以N105P42w308.5和N179.2P126w153.5最大。相关分析表明,叶片Pn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而与细胞间隙CO2浓度则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Pn的降低,主要受非气孔因素的影响。2.2010~2011年的研究表明,灌水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均有极显著调控效应(P≤0.01),存在着显著的灌水×施氮互作效应(P≤0.05或P≤0.01),而施磷(P)对其调控效应不显著。在一定区间,籽粒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均随施N量增加而增加,随w增加而降低,但当w超过282.0mm、施N量超过179.2kghm-2时,各指标的变化不再明显,蛋白质含量在高施N量下略有下降。而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比例呈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随施N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说明干旱胁迫下高N处理不利于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改善。从不同水肥处理组合看,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以处理N105P42w127最高,必需氨基酸/总氨基酸以处理组合N30.8P126w282最高。综合从蛋白质及氨基酸产量看,以处理N179.2P126w282表现最好,这与单一籽粒蛋白质及氨基酸含量高的处理组合并不一致。3.施N量和施P量对冬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调控效应(P≤0.05或P≤0.01)。随施N量的增加,淀粉各黏度参数呈增大趋势,施N量为105kg·hm-2时达最大值,之后增加施N量各黏度参数又有所下降;黏度参数在施P量为168kg·hm-2时达最大值。w对淀粉黏度参数调控效应不显著,但存在灌水量×施氮量的显著互作效应(P≤O.05或P≤0.01)。从不同水肥处理组合看,淀粉糊化特性以处理组合N105P168W217.5最优。相关分析表明,淀粉黏度参数与籽粒产量在2009~2010年呈显著正相关,而在2010~2011年相关不显著,说明产量与淀粉品质间存在着协同提高的可能性。4.W对冬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调控效应显著(P≤0.01)。随W增加,总茎数及最终成穗数增加,在W282.0~308.5mm时达最大值;穗粒数及产量在W308.5mm达最大值,千粒重在W282.Omm最大。在施N量30.8~179.2kg·hm-2的小区间,总茎数随施N量增加呈上升趋势;产量在0.0~105.Okg·hm-2的小区间呈增加趋势。从水肥耦合的效应看,组合N179.2P126W282对总茎数的调控效应较大,产量、穗粒数在组合N105P42W308.5时最大,千粒重以N30.8P126W282达最大值。5.在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w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调控效应显著(P≤0.01),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在w308.5mm达最大值,在W127.Omm时为最小值,即随w增加呈增加趋势,表明在全生育期遮雨条件下,因小麦生育后期的干旱程度不同,导致w增加的情况下,小麦的籽粒产量仍然大幅提高,W仍然是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的限制因素;随施N量和施P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呈先增后降再增的趋势,分别在施N量210.Okg·hm-2、施P量84.0kg·hm-2达最高值,在施N量0.0kg·hm-2及施P量0.Okg。hm-2最低。且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在处理N105P42w308.5达最高值。籽粒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在一定区间,高水分利用率处理小麦产量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