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羽衣甘蓝育种技术
1 羽衣甘蓝系统分类学地位
1.1 近缘种及变种
1.2 遗传多样性
2 羽衣甘蓝繁殖生物学
2.1 植物形态
2.1.1 营养生长期形态
2.1.2 生殖生长期形态
2.2 传粉受精与种子发育
3 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
3.1 叶型
3.2 叶色
3.3 其他相关农艺性状
4 羽衣甘蓝育种目标
4.1 改善品质
4.1.1 改善观赏品质
4.1.2 改善食用品质
4.1.3 切花型品种的选育
4.2 提高抗性
4.2.1 提高抗虫能力
4.2.2 选育耐低温品种
4.2.3 选育晚抽薹品种
4.3 其他
4.3.1 选育雄性不育系
4.3.2 选育自交不亲和系
5 羽衣甘蓝育种方法与成果
5.1 远缘杂交与回交
5.1.1 远缘杂交
5.1.2 回交
5.2 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利用
5.2.1 细胞质雄性不育
5.2.2 细胞核雄性不育
5.2.3 雄性不育系的利用
5.3 自交不亲和杂种优势利用
5.3.1 自交不亲和性的测定方法
5.3.2 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机制
5.3.3 自交不亲和系选育
5.4 单倍体育种技术
5.4.1 人工诱导单倍体的途径
5.4.2 单倍体的鉴定
5.5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6 羽衣甘蓝新品种保护与审定(备案)
6.1 新品种保护
6.1.1 新品种保护的意义
6.1.2 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程序
6.2 新品种审定与备案
7 羽衣甘蓝杂交种制种技术
7.1 播种
……
下篇 羽衣甘蓝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