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食物是会“说话”的,人们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等很多直接的方式来判断食品的质量、安全和营养,食品的各种信息往往能够非常直观地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但是现在的食物大都是“沉默”的,在面对五颜六色、色泽鲜艳的食物时,人们心中大多缺乏安全感,食品的信息也很难准确地解读出来。因为,现在的食品不再是个体的原生态的生产销售,更多的是集体化、规模化的流水线生产,以营利为导向,生产者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了取悦消费者,获得视觉上的感受,常常采用技术手段或使用添加剂改变食物的外观和风味,从而让人缺乏对食品直观的认识和判断,以致给食品安全留下隐患。 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食品与人们之间的距离正在被拉大,人们大都不知道食品的来源、生产过程、加工环节,不清楚食品是怎么来的。相反,在农业时代,食品和人们之间几乎是零距离的。人们直接从大自然获取食品和生产资料,通过个人的生产养殖来获得食物。即使有一定的加工,也大都是简单的,透明的。比如上面提到的牛奶,大都是由附近的奶农将鲜奶装在玻璃瓶里给人们送上门的,非常简单而直接。人们可以直接从色泽和味道来判断牛奶的鲜度和质量。 “食以安为先”,食物是沉默的,也是会言语的。在食品消费的过程中,食品的安全性、环保性、营养性是不容忽视的。尤其在提倡绿色食品、健康食品的今天,解读食品的“语言”已然成了一种生活技能,居家本领。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沉默的食物,解读“沉默”背后的声音,让食品的消费更加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