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主要塑造的是封建社会中各种类型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作品通过对醉心于功名利禄的各种类型的“儒”的剖析,抨击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的腐败黑暗,道德的败坏腐朽。这其中有利欲熏心、热衷于功名的腐儒,如周进、范进,、匡超人等;有不学无术、趋炎附势的名流,如季萧苇、赵雪斋等;有敲骨吸髓、贪婪成性的猾吏,如王惠、汤奉等;有蛮横狡诈、鱼肉乡里的土豪劣绅,如严致中、张静斋等;还有道德沦丧、到处招摇的骗子,如权勿用、牛浦郎等。通过这些典型人物,具体形象地反映了科举制度如何毒害知识分子的灵魂,怎样使他们变得麻木、愚昧、无耻和堕落。如周进考到六十多岁,还是个童生,当商人们答应替他捐个监生时,他竟爬到地上磕头说:“若得如此,便是重生父母,我周进变驴变马,也要报效!”范进一生醉心于科举功名,从20岁开始应试,直到胡子花白,还没有考中。54岁那年,总算中了举人。范进乍闻考中,起初不敢相信,继而高兴得发了疯,拍手大笑:“噫!好!我中了!”,“散着头发,满脸污泥,鞋都跑掉了一只”。书中反映的各种类型的“儒”的种种丑态,说明科举制度下的腐朽风气已经毒化到了社会的各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