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德国卷》前4章的不少内容,依靠德语原著,或得到补充,或重新修订。《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德国卷》的叙述大约止于20世纪上半叶。按照原先设想,《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德国卷》第五章起的主题是“德语文学在中国”,既谈德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也论中国作家对德语文学的接受。《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德国卷》这章,可视为对原来“德语文学在中国”这部分内容的替代,也可看作从一个特定角度,讨论新中国建立至今,“德语文学在中国”之传衍的另一种尝试。《中外文学交流史 中国-德国卷》第六至第九章属于个案研究。它们各自通过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或讲述中国文化对德国哲人的影响,或介绍德国文学在中国的接受。第六章谈德国哲学界对辜鸿铭的接受或拒斥。在中国晚清名人中,辜鸿铭的敏锐和机智、率真和怪异,可算独树一帜。撇开以老庄和孔孟等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哲人,他是对现代德国文人影响大的中国学者。但至今为止,国内尚无这方面的专论。第七章讨论德国文学在中国的译介或接受。我们以茨威格作为举例对象,是因为这个德语作家在中国的德语文学译介史上,具有超常影响力的缘故。第八和第九章论述德国文坛两位负盛名的作家,即歌德和席勒,在中国的接受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