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概述1
1.1有机物稀溶液分离体系1
1.2可逆络合反应萃取分离方法3
1.3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的研究4
参考文献6
第2章有机物的溶解特性及萃取过程影响因素8
2.1物质溶解过程的一般描述8
2.2有机物在溶剂中的溶解特性9
2.2.1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特性9
2.2.2有机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11
2.3有机物萃取的各种影响因素12
2.3.1空腔作用能和空腔效应12
2.3.2被萃溶质亲水基团的影响14
2.3.3溶质与有机溶剂相互作用的影响16
参考文献17
第3章溶剂萃取的基本概念和络合萃取的过程描述18
3.1溶剂萃取中的基本概念18
3.1.1分配定律和分配常数18
3.1.2分配系数19
3.1.3萃取率20
3.1.4相比和萃取因子20
3.1.5萃取分离因数21
3.1.6萃取平衡线21
3.1.7物理萃取与化学萃取22
3.2络合萃取过程的描述23
3.3络合萃取体系的基本特征24
3.3.1分离对象的特性24
3.3.2络合剂的特性24
3.3.3稀释剂的选择25
3.3.4络合萃取的高效性和高选择性26
3.4络合萃取体系的重要的特征性参数26
3.4.1分离溶质的疏水性参数lgP27
3.4.2分离溶质的电性参数pKa28
3.4.3络合剂的表观碱(酸)度pKa,B29
3.4.3.1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定义29
3.4.3.2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测定方法31
3.4.3.3络合萃取剂表观碱(酸)度的影响因素32
3.4.4络合剂相对碱(酸)度pKa,BS33
3.4.4.1以被萃溶质为对象的络合萃取剂相对碱(酸)度的定义34
3.4.4.2络合萃取剂相对碱(酸)度的测定方法34
参考文献36
第4章溶剂萃取的相平衡37
4.1物理萃取的相平衡37
4.1.1物理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37
4.1.2弱酸或弱碱的萃取相平衡38
4.1.3萃取相溶质自缔合的萃取相平衡40
4.1.4混合溶剂物理萃取的相平衡41
4.2络合萃取的相平衡42
4.2.1络合萃取相平衡的一般性描述42
4.2.2络合萃取相平衡的质量作用定律分析方法44
4.2.2.1有机相中发生反应的络合萃取模型44
4.2.2.2界面发生反应的络合萃取模型46
4.2.3络合萃取平衡常数和分配系数47
4.2.4萃合物化学组成的确定47
4.2.4.1斜率法47
4.2.4.2等摩尔系列法48
4.3表观碱(酸)度、相对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48
4.3.1表观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48
4.3.2相对碱(酸)度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50
参考文献52
第5章中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54
5.1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54
5.2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56
5.2.1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水分子的反应56
5.2.2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酸分子的反应57
5.2.3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与醇类的反应57
5.3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碱性的表征57
5.3.1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表观碱度pKa,B58
5.3.2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相对碱度pKa,BS58
5.4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一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61
5.5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二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64
5.6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一元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66
5.7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多元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69
5.8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芳香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71
5.9中性含磷类萃取剂对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73
5.10中性含磷类萃取剂的碱性与络合萃取平衡常数77
5.10.1表观碱度和络合萃取平衡常数77
5.10.2相对碱度和络合萃取平衡常数78
参考文献80
第6章酸性含磷类络合萃取体系81
6.1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81
6.2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82
6.2.1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在两相中的分配82
6.2.2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在水相中的解离平衡83
6.2.3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两相解离平衡常数83
6.2.4酸性含磷类萃取剂有机相的自缔合反应83
6.2.5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有机物分子的反应83
6.2.6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与有机物阳离子的反应84
6.3酸性含磷类萃取剂的表观酸度84
6.4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85
6.4.1苯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86
6.4.2脂肪胺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91
6.4.3络合萃取平衡常数的关联93
6.4.4络合剂负载有机胺的红外谱图分析94
6.5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醇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95
6.6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氨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97
6.6.1L苯丙氨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98
6.6.2L异亮氨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00
6.6.3L色氨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03
6.7酸性含磷类萃取剂对其他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07
6.7.1对氨基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07
6.7.2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10
参考文献113
第7章胺类萃取体系115
7.1胺类萃取剂的基本特性115
7.2胺类萃取剂的基本反应116
7.2.1胺类萃取剂与有机酸分子的反应117
7.2.2胺类萃取剂与酸根阴离子的反应117
7.2.3胺盐或季铵盐的自缔合反应117
7.3胺类萃取体系的萃取机理探讨117
7.3.1胺类萃取体系的反应机制分析117
7.3.2胺类萃取体系的萃合物结构118
7.3.3胺类萃取体系的两种历程120
7.3.3.1胺类萃取剂络合萃取有机羧酸的两种历程120
7.3.3.2胺类络合剂络合萃取苯酚的两种历程121
7.3.4胺类萃取体系的红外光谱定量分析121
7.4胺类萃取剂碱性的表征125
7.4.1胺类萃取剂的表观碱度pKa,B126
7.4.2胺类萃取剂的相对碱度pKa,BS127
7.5胺类萃取剂对一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29
7.5.1一元羧酸的亲油性参数lgP对络合萃取的影响132
7.5.2一元羧酸的pKa值对络合萃取的影响133
7.5.3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及关联135
7.5.4表观碱度、相对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140
7.5.4.1表观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140
7.5.4.2相对碱度和一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141
7.6胺类萃取剂对多元脂肪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42
7.6.1TOA对多元羧酸的络合萃取特性142
7.6.2多元羧酸的表观萃取平衡常数及关联145
7.7胺类萃取剂对一元酚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47
7.8胺类萃取剂对多元酚类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53
7.9胺类萃取剂对芳香酸及有机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55
7.9.1胺类萃取剂对芳香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55
7.9.2胺类萃取剂对有机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58
7.10胺类萃取剂对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61
7.10.1对氨基酚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61
7.10.2氨基苯甲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63
7.10.3氨基苯磺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165
参考文献168
第8章络合萃取体系中重要参数的QSPR研究171
8.1有机物疏水性参数的QSPR研究171
8.1.1疏水性参数与分子连接性指数171
8.1.2有机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72
8.1.2.1一元(直链,含支链或含取代卤原子)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72
8.1.2.2一元羟基取代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73
8.1.2.3二元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74
8.1.2.4脂肪族羧酸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75
8.1.3醇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78
8.1.4胺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80
8.1.5其他脂肪族有机化合物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82
8.1.5.1饱和烷烃的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82
8.1.5.2醚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83
8.1.5.3醛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84
8.1.5.4酮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85
8.1.5.5酯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86
8.1.6脂肪族有机物疏水性常数总QSPR模型的建立187
8.1.7芳香族有机羧酸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88
8.1.7.1芳香族有机羧酸疏水性常数模型参数的选择188
8.1.7.2芳香族有机羧酸疏水性常数定量模型的建立190
8.1.8酚类有机物疏水性常数关联式193
8.2有机物pKa的QSPR研究194
8.2.1影响有机物pKa的因素194
8.2.2芳香族衍生物pKa值的定量模型195
8.2.2.1描述芳香族衍生物pKa的参数195
8.2.2.2取代苯甲酸的pKa的定量模型197
8.2.2.3取代苯酚的pKa的定量模型198
8.2.2.4取代苯胺的pKa的定量模型199
8.2.3脂肪族有机羧酸pKa的定量模型200
8.2.3.1描述脂肪族有机羧酸pKa的结构参数200
8.2.3.2多元羧酸离子连接性指数的定义和计算202
8.2.3.3脂肪族羧酸pKa的定量模型的建立203
8.2.3.4脂肪族有机羧酸pKa的QSPR模型预测204
8.3萃取剂表观碱度pKa,B的QSPR研究205
8.3.1表观碱度QSPR模型参数的选择205
8.3.2三辛胺非极性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206
8.3.3三辛胺极性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208
8.3.4三辛胺稀释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其他QSPR模型210
8.3.5中性含磷类萃取剂体系表观碱度pKa,B的QSPR模型211
8.3.6酸性含磷类萃取剂体系表观酸度pKa,A的QSPR模型212
参考文献214
第9章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215
9.1概述215
9.2络合萃取平衡常数的QSPR模型描述216
9.3有机羧酸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218
9.3.1三辛胺(TOA)络合萃取一元羧酸的QSPR研究218
9.3.2三辛胺(TOA)络合萃取二元羧酸的QSPR研究221
9.3.3三烷基氧膦(TRPO)络合萃取一元羧酸的QSPR研究223
9.3.4三烷基氧膦(TRPO)络合萃取二元羧酸的QSPR研究225
9.4酚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226
9.5芳香酸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228
9.6胺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229
9.6.1芳香胺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229
9.6.2脂肪胺类有机物络合萃取体系的QSPR研究231
9.7两性官能团有机物络合萃取的探讨232
参考文献235
第10章溶剂萃取的过程设计236
10.1萃取剂的选择236
10.1.1萃取剂选择的一般原则236
10.1.2物理萃取溶剂的选择237
10.1.3络合萃取剂的选择240
10.2溶剂萃取的过程设计242
10.2.1单级萃取过程242
10.2.2多级错流萃取过程243
10.2.3多级逆流萃取过程244
10.2.4萃取反萃交替过程246
10.2.5微分接触式逆流萃取过程249
10.3萃取剂的再生方法252
10.3.1温度摆动效应253
10.3.2pH摆动效应254
10.3.3稀释剂组成摆动效应258
10.3.4挥发性有机碱的pH摆动效应259
参考文献263
第11章QSPR研究在络合萃取体系设计中的应用265
11.1络合萃取平衡的两种预测模型265
11.1.1络合萃取平衡的DpH模型265
11.1.2双组分络合萃取平衡模型267
11.2pH>pKa条件下实现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70
11.2.1乳酸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270
11.2.2丙酸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272
11.2.3中高pH值苯酚稀溶液络合萃取体系的设计274
11.3双组分稀溶液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75
11.3.1乳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75
11.3.2丙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82
11.3.3乙醛酸/草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86
11.3.4乙醛酸/乙醇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91
11.3.5苯甲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94
11.3.6丙烯酸/乙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设计296
11.3.7有机羧酸双组分分离的络合萃取体系的选择300
参考文献302
第12章络合萃取技术的应用举例303
12.1醋酸稀溶液的络合萃取回收303
12.2有机物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11
12.2.1取代羧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11
12.2.2苯甲酸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12
12.2.3磺酸类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15
12.2.4含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19
12.2.4.1N503碱法萃取脱酚工艺322
12.2.4.2QH1型溶剂络合萃取脱酚工艺323
12.2.4.3其他含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25
12.2.5苯胺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27
12.2.6硝基苯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29
12.2.7两性官能团有机物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29
12.2.7.1对氨基酚废水的络合萃取处理329
12.2.7.2对氨基苯磺酸的络合萃取处理331
12.3萃取发酵耦合过程331
12.3.1发酵反应过程中的产物抑制332
12.3.2萃取发酵耦合过程的特点332
12.3.3pH>pKa条件下的萃取333
12.3.4萃取剂的生物相容性334
12.3.5萃取发酵过程中操作条件的影响334
12.3.6萃取与反应耦合过程的应用前景336
参考文献337
附录分子连接性指数的计算方法339
参考文献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