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的意义
1.2 财产性收入的概念界定
1.2.1 财产和生产性财产
1.2.2 财产性收入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现有研究的不足
1.4 本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和主要数据来源
1.5.1 研究方法
1.5.2 主要数据来源
1.6 本书的创新与不足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要素收人分配理论
2.1.1 要素收入分配理论的发展
2.1.2 马克思对要素报酬的观点
2.1.3 生产要素所有权与要素收入分配
2.2 财产性收入的增长机制
2.2.1 财产性收入的自我强化
2.2.2 融资能力对投资效益的强化
2.2.3 投资路径的自我依赖
2.2.4 模仿投资行为
2.3 财产性收人调控的理论分析
2.3.1 财产性收入调控的必要性
2.3.2 财产性收入调控的理论依据
2.2.3 财产性收入的调控对象和手段
3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状况
3.1 计划经济时期居民财产积累
3.1.1 城镇居民的财产积累
3.1.2 农村居民的财产积累
3.2 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特征
3.2.1 财产性收入总量快速增长
3.2.2 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较低
3.2.3 财产性收入增长速度高于可支配收入
3.2.4 居民财产性收入来源多元化
3.2.5 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扩大
3.3 不同收入阶层的财产性收人差距
3.3.1 城镇不同收入阶层的财产性收入差距
3.3.2 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可支配收入差距的贡献
3.3.3 农村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
3.4 财产性收人的地区差距
3.4.1 省际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3.4.2 省际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
3.4.3 东、中、西部财产性收入差距
4 收入初次分配与财产积累
4.1 转型期收入初次分配制度改革
4.1.1 双轨制时期的按劳分配制度
4.1.2 按劳分配和其他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4.1.3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4.2 国民收人初次分配格局
4.2.1 资本要素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4.2.2 资本份额增加对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4.3 收人初次分配对居民财产积累的影响
4.3.1 劳动收入的增长
4.3.2 收入水平制约居民财产积累
4.3.3 收入差距对居民财产积累的影响
4.3.4 不同收入阶层的居民财产积累差异
5 转型期改革对财产禀赋的影响——以住房改革为例
5.1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过程
5.1.1 试点售房(1979-1985年)
5.1.2 提租增资(1986-1993年)
5.1.3 住房全面转型阶段(1994-1998年)
5.1.4 住房货币化(1998年至今)
5.2 住房制度改革对居民资产禀赋的影响
5.2.1 制度改革前的居民住房差异
5.2.2 住房制度改革与居民住房财产差异
6 转型期财产性收入增长的调控——以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为例
6.1 房地产市场与财产性收入增长
6.1.1 房地产发展的主要受益群体
6.1.2 房产类财产性收入差距
6.1.3 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对财产性收入差距的影响
6.1.4 房产类财产性收入调控措施的缺失
6.2 股票市场与财产性收人增长
6.2.1 我国居民股票投资状况
6.2.2 影响居民股权投资收益的调控政策
6.2.3 股市调控政策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6.2.4 股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7 收入再分配对财产性收入的调控
7.1 税收政策对财产性收入的调控
7.1.1 个人所得税调控的基本思想
7.1.2 居民财产性收入纳税的相关规定
7.1.3 个人所得税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7.2 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人的影响
7.2.1 养老保险金能为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
7.2.2 现行养老保险金制度
7.2.3 养老保险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7.3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人的影响
7.3.1 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沿革及其主要内容
7.3.2 住房公积金能给居民带来财产性收入
7.3.3 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影响
……
8 财产性收入调控的政策建议
9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