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对于商业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业来讲都是多事之秋的一年,同样也是改革动力与创新机遇并存的一年。利率市场化的浪潮愈演愈烈,从起初逐步放开存贷款浮动区间到存款保险的推出,后来又郑重宣布取消商业银行存贷比,无不反映了“把决定权交给市场”的强劲呼声;另外,经济结构调整下的去库存、去产能、去杠杆,特别是随着股市“融配资”的高涨热情和随后股市的大幅下泄,使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逐步暴露开来。与信托、证券、基金等机构协同而生的银行隐性风险逐步显性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这就需要监管机构更加审慎的监管力度;特别是已经存在的混业经营市场对分业监管的改革呼声高昂。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要在利率市场化、坏账风险增加、直接融资市场比例上升以及互联网金融多重冲击下站稳脚跟,需要积极调整自身定位以不致失去市场。我们看到,银行的利益相关者已经不再简单,银行的所作所为也与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混为一体,资金可以通过金融创新在金融市场内自由流动,不同行业之间的监管篱笆已经形同虚设。银行的风险也可以传导到信托、证券、基金、保险等机构,从而引发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尽管2014年银行监管部门围绕推动银行业深化改革和深化监管改革作出很多努力,但监管的分割使效用大大降低。金融监管的目标应当是在危机之前将系统风险降至尽可能低,使得危机爆发后的危害降至尽可能小,现有监管体制已经无法实现这一目标。面对越来越严酷的市场竞争,以及以前风险的集中爆发,商业银行需要适时调整经营方式。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小型银行由于资产规模和市场范围不同,二者所面对的经济环境也不太一样。两类银行应该相互补充发展,在各自的领域做深做透,在做好风险审慎的同时获得盈利。我国已处在金融混业的前夜。但与此相配套的金融混业监管法规及金融监管体制还没有。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混业的风险将被隐藏起来,不利于整个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建立健全的金融混业与监管体系是市场发展所需。越晚建立,类似“钱荒”、“债灾”、“股灾”等监管真空引致的事件将再次发生。商业银行要确立审慎经营理念,帮助企业修复资产负债表,从而在国家经济结构转型中发挥正向积极的作用。《银行家》研究中心研究并推出的“2015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报告”,以整体行业为研究对象,以科学分析方法,在对以往评价模型不断改进基础上,通过大量实地调研,历经一年多时间,为广大读者奉献的“呕心”之作。本次报告摘要部分包括中国银行业总体评价和全国性商业银行财务评价。本报告以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为依据,利用竞争力分析框架,分析了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本格局,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力作了评价,点评了不同银行的特点,提出了中国银行业竞争力提升中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