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批“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持续达十年之久的“乡村建设”运动,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是中国现代史上不可忽视的一个奇观。追溯其源流,分梳其经验,对中国今天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具有莺要的理论和历史参照价值。《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潮与实践的哲学评析》将以一种“超越成败论”的态度来再度审视历史上的“乡村建设”思潮,这既是对历史原状的继续发掘,也是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方法的具体尝试。以往的“乡村建设”研究更多注重对个别问题的分析和探讨,缺乏对整个“乡村建设”运动和思潮的整体性研究,尤其是没有将“乡村建设”与当时已经发生的现代化这样重要的社会进程结合起来加以分析。《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潮与实践的哲学评析》将从现代化视角对“乡村建设”问题展开讨论。过去的“乡村建设”研究过分拘泥于对历史上的是非问题的争论,忽视了在是非之外一些重要的技术性问题,如怎样进行“乡村建设”,尤其是对当时与现在而言都非常重要的一些大问题,如: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农业与工商业之间的关系、农村建设与城市化的关系问题,农业本身发展过程中的土地产权问题、小农与大农的问题,以及由此而来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一向重视讨论的社会形态变革问题等。《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思潮与实践的哲学评析》在讨论历史上的“乡村建设”问题时将对这些问题做一个具体的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