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是铭刻在甲骨文中的古老民族。古芜文化流传至今,因只有语言而无文字记载,文化的传承方式仅靠口传身授,因此,外人知之甚少。羌族体育文化现今能査出端倪的,也仅是从《释比图经》中,看到MM点点羌人在祭祀活动时使用的武术器械,以及活动中使用动作的手型、步型和身型。“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在芜文化专家陈兴龙教授的倡导和点拨下,作者于2008年年初着手收集羌族体育文化相关资料,途因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作者随工作单位漂泊他乡,蹉跎于生计中,-度将整理工作搁浅,甚有割舍之意。在悲泣羌人之殇之余,窃虑吾辈再不收集整理,恐后辈难觅正在消逝的羌族体育文化原踪,后又因陈春勤和吴天德等羌学专家的“鼓动”,学校领导关心和体育系问仁们的大力支持,2011年9月,作者从异地回迁至羌族聚居地(汶川)后,再度踏上搁笔己久的编撰之途。本着文化传承的“扬弃”要求,《羌族体育研究》在概述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背景下,分析源于羌族母文化而生的羌族体育文化,并根据羌族体育的形式和特点将羌族体育分为休闲娱乐、技能竞技、棋牌、水上运动、武术和舞蹈六大类。在记述羌族体育原始素材的同时,力求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为指导,根据现代人的文化审美需求,以从事民俗文化研究和从事儿童少年身心教育者为主要对象,内容的选择上注重新颖、适用,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项目表述上在注重原始素材展现的同时,力求拓展羌族体育文化的科学性、实践性、先进性、适用性与趣味性特征,因此,《羌族体育研究》既可作为民俗文化爱好者的知识读本,亦可作为普通高校民族体育教学的辅助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