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综述 4
1.2.1 质量管理理论发展历程 4
1.2.2 质量链管理研究综述 7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
1.3.1 研究内容及关键问题 13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9
1.4 主要的创新点 20
第2章 复杂大型项目质量链管理理念与内涵 22
2.1 复杂大型项目质量链管理理念的提出 23
2.1.1 复杂大型项目特征分析 23
2.1.2 复杂大型项目质量链管理理念 24
2.2 质量链管理内涵与特点 26
2.2.1 质量链管理内涵 26
2.2.2 质量链管理特点 31
2.3 质量链管理与相关链式管理的对比 32
2.3.1 质量链管理与供应链质量管理 33
2.3.2 质量链管理与价值链管理 35
2.3.3 质量链管理与信息链管理 37
2.4 本章小结 40
第3章 参建方质量链的构建及耦合研究 41
3.1 参建方质量链的构建 42
3.2 参建方质量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的确定 49
3.2.1 生产商质量能力评价指标及方法综述 49
3.2.2 参建方质量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55
3.2.3 指标权重的确定 60
3.3 投资效率系数及层级质量链的提出 65
3.3.1 投资效率系数 65
3.3.2 层级质量链 67
3.4 参建方质量链协同耦合优化方法 70
3.4.1 参建方质量链协同耦合优化步骤 70
3.4.2 参建方质量链协同耦合优化算例 72
3.5 参建方质量链协同耦合管理措施 80
3.6 本章小结 85
第4章 参建方质量链管理博弈模型 86
4.1 质量链模式下的博弈主体分析 86
4.1.1 博弈主体责任分析 88
4.1.2 博弈主体关系分析 90
4.2 传统工程管理博弈模型 94
4.2.1 业主与监理单位的博弈模型 94
4.2.2 业主与承包商的博弈模型 97
4.2.3 监理单位与承包商的博弈模型 110
4.3 质量链博弈模型 115
4.4 参建方质量链博弈对策 121
4.5 本章小结 123
第5章 工序关键质量链短板识别与优化模型 124
5.1 工序质量链的构建 125
5.1.1 CPM进度网络图 125
5.1.2 两种工序质量理论 130
5.1.3 工序质量链的形成 133
5.1.4 前影工序和后影工序的提出 136
5.2 工序质量链诊断方法 138
5.2.1 单元过程能力指数及工序质量链诊断 138
5.2.2 多元过程能力指数及工序质量链诊断 146
5.2.3 工序质量链诊断算例 151
5.3 关键质量链的识别 165
5.4 层级关键质量链优化策略 171
5.4.1 结构安全级质量链优化策略 171
5.4.2 可靠耐用级质量链优化策略 179
5.4.3 装饰美观级质量链优化策略 180
5.5 本章小结 181
第6章 工序非关键质量链管理与优化模型 182
6.1 非关键质量链管理的意义 182
6.2 非关键质量链优化策略及方法 184
6.2.1 CPM网络多目标优化策略 184
6.2.2 工序非关键质量链优化策略 185
6.2.3 多目标优化方法分类 187
6.3 基于多目标优化的非关键质量链优化模型 191
6.3.1 非关键质量链参数确定 193
6.3.2 确定优化对象及顺序 194
6.3.3 计算可优化区间 195
6.3.4 计算优化效果 196
6.4 本章小结 201
第7章 参建方与工序质量链管理集成及信息化设计 202
7.1 复杂大型项目质量链管理集成与信息化的必要性及目标 203
7.1.1 复杂大型项目质量链管理集成与信息化的必要性 203
7.1.2 复杂大型项目质量链管理集成与信息化的目标 205
7.2 参建方与工序质量链管理集成 206
7.3 质量链管理信息系统信息模型设计 210
7.3.1 质量链管理用例图 213
7.3.2 质量链管理类图 213
7.4 质量链管理数据库设计 216
7.4.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216
7.4.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17
7.5 质量链管理界面设计 223
7.5.1 参建方质量链管理界面 224
7.5.2 工序质量链管理界面 228
7.5.3 信息录入界面 231
7.6 基于质量链管理的BIM系统功能扩展 234
7.6.1 BIM系统的功能及特征 234
7.6.2 质量链管理系统与BIM集成 238
7.7 本章小结 240
第8章 结论及展望 241
8.1 结论 241
8.2 展望 243
参考文献 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