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药食同源,食物一直是民间用来防治疾病的“灵丹妙药”,我国历代医家都十分重视“食疗”观念,主张“药疗”不如“食疗”。食疗又称食治,是以食物和药物为原料,经过烹饪加工的一种具有食疗作用的膳食。它是中国传统的医学知识与烹饪经验相结合的产物。食疗并不是食物与中药的简单加工合成,而是在中医阴阳、虚实等辨证理论指导下,由药物、食品和调料三者精制而成的一种既具有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延年益寿的食物。我国古代人民很早就认识到,食疗不仅能提供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而且具有治疗疾病的作用。我国的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内经》,就已经高度评价了食疗养生的作用。此后,《千金要方》《食疗本草》《本草纲目》等专著中,都记载了食疗的方法。近代医学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也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不但充饥,更可适口,用之对症,病自渐愈,即不对症,亦无他患”。可见,食疗养生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传统习惯。食疗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对人体基本上无毒副作用。它取药物之性,用食物之味,对于无病之人,可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对于身患疾病之人,可选择适当的食疗方,对身体加以调养,增强体质,辅助药物发挥其药效,从而达到辅助治病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