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篇
(一)中国论性学说历史的起源
(二)战国孟告荀以前关于『性』的简单论说
(三)汉以前古籍中与论性相关的各说
(四)中国性学史的七大时期并五大学派的分割
(五)未作历史叙游以前两个应讨论的问题
(一)何以战国的儒家忽然注重到个人心理方面呢
(二)道家对于性的讨论是什么样子呢
第二篇
(一)引论
(二)孟子的论性学说
(三)荀子的论性学说
(四)告子的论性学说
第三篇
(一)汉唐间主『性善说』的四派
(一)陆贾的『察性说』
(二)淮南子的『性欲三元论』
(三)班固的『性情二元论』
(四)李翱的『复性说』
(二)董仲舒的『性恶说』
(三)扬雄的『性善恶混说』
(四)汉唐间继承『性有善有恶说』的两派
(一)王充纯粹的『性有善恶论』
(二)荀惋韩愈『性分品级说』
(五)漠唐间道佛家的论性学派
(一)王弼的『虚无论』派
(二)嵇康的『养生论』派
(三)葛洪的『神仙论』派
(四)傅嘏的『才性论』派
(五)佛教的『心理学』派
第四篇
(一)宋代哲学构成的概观
(二)宋儒论性学说特别发展的原因
(三)宋儒论性时所用各名词的释义
(四)宋儒学说中与论性相关系的各观念
(五)宋代佛家论性述略
(六)宋儒中论性的别派
(七)周敦颐邵雍的论性学说
(八)张戟程颢程颐的论性学说
(九)朱熹的论性学说
(十)胡宏张拭陆九渊的论性学说
第五篇
(一)引论
(二)颜元的论性学说
(三)戴震的论性学说
(四)俞樾的论性学说
(五)章太炎的论性学说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