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麦、豆、高粱的比重提高和粟谷比重及地位下降,来自美洲的粮食作物随着种植范围的扩大逐渐成为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种植呈点块状分布,且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随政府鼓励政策的兴衰而起伏。这一系列变化对粮食安全、种植制度、饮食生活、社会发展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如促成了两年三熟制的形成与成熟,增加了粮食总产量,缓解了华北平原因人口激增而出现的粮食危机;促进了粮食商品化的发展;使备荒救灾粮食品种增多,应对灾荒危机有了更多的选择;等等。在粮食安全依然面临威胁的今天,作者研究明清华北平原粮食种植结构的变迁,旨在为调整粮食种植结构,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