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导言 中国诠释学的研究现状及前景
一、西方诠释学的历史和现状
二、诠释学的传播
三、诠释学在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四、如何定位中国的诠释史
五、训诂学与诠释学
六、作为方法的诠释学和作为本体的诠释学
第一章 西方诠释学的主要形态及其理论旨趣
第一节 从诠释学的产生到存在论诠释学的确立
一、从圣经诠释学到一般诠释学
二、狄尔泰的认识论奠基:作为精神科学方法论基础的诠释学
三、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诠释学
第二节 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
一、作为诠释学经验之范例的艺术经验及其真理要求
二、从对理解之历史性的理解到实践的规范
第三节 利科的话语诠释学及其遭遇的挑战
一、在存在论诠释学框架中的主体诠释学课题转换
二、以作为空泛意指对象的实在概念置换存在概念
三、对“从属”的经验中“间离”因素的强化
四、隐喻性语言与想象力的意义创造
五、巴迪欧等反人文主义思想家的挑战
第二章 从诠释学看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第一节天人合一
一、观念之两源
二、汉代的曲折
三、理学之范式
四、现代阐释
第二节 三纲五常
一、“三纲”与“五常”
二、“三纲五常”与“三纲六纪”
三、“三纲五常”的历史意义
第三节 理一分殊
一、《睽》与“一贯”
二、以《西铭》为中心
三、从罗钦顺到陆世仪
四、现代理解
第四节 教化
一、教化与启蒙
二、儒家哲学的教化特质
三、教化诠释学
第五节 体知
一、体知与认知之别
二、体验之知
三、作为实践的知识
第三章 作为诠释的儒学历程及其发展
第一节 儒学三大历史阶段
一、古代文明的遗产和古典文明的创造
二、以经为本的时代
三、以传记为中心的时代
四、走向多元的时代
第二节 儒学的当代转折
一、后经学时代的来临
二、熊十力:哲学化路径的开拓
三、唐君毅、牟宗三的深化之功
四、中西之问的调适
第三节 儒学:经学、哲学与国学
一、儒学诠释的两种形态
二、国学的当下性和包容性
三、国学的新形态和儒学之角色转换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