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世界哲学皇侃哲学思想研究

皇侃哲学思想研究

皇侃哲学思想研究

定 价:¥62.00

作 者: 张波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6170892 出版时间: 2016-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字数:  

内容简介

  皇侃是南朝梁著名的学者,其著作除了以完书存世的《论语义疏》外,尚存《礼记义疏》与《孝经义疏》残文。关于皇侃思想的研究,以往的学术界主要从经学研究的角度,揭示其三教杂融特点,较缺乏哲学研究的理论深度。从思想来源看,皇侃继承了传统性论中“即生言性”与“用气为性”的思想,尤其是受到告子、荀子及汉魏诸儒“顺气言性”思想的影响,注重阐发人性中天然具有的合理性,及其在现实中基于这种合理性而去恢复人的自然真情。并认为仁、义、礼、智、信为人性中生而即有的五种不同品质,即人性的内容或潜质,其在彰显时自然表现为“恻隐济物”、“恻隐济众”、“恩爱”等利他行为,即“行仁”。同样,立足于自然人性论,皇侃认为孝与仁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由行孝推广至行仁,不仅包括事亲之行为,也涉及到风政教化,从而皇侃将家庭伦理层面的个体行孝与国家伦理层面的忠君思想相结合。皇侃的人性论也对其礼学产生重要影响,不仅重视外在的尊尊“体别”的规范,也注重内在的“亲亲”情感,主张在修习中遵循“礼贵得中”、“礼以敬为主”、“礼乐相须”、“学礼立身”等规范。从学术史的发展看,南朝梁之时玄学逐渐消歇,儒学日益兴盛,皇侃应时而起,立足于儒学传统,通过解经阐发了其具有明显汉魏特色的气性论哲学,展现了此一时期的儒学发展的特点,成为了魏晋南北朝儒学发展史上的一枝奇葩。

作者简介

  张波,江苏丰县人,博士,宝鸡文理学院横渠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关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著有《嵇康》《张载年谱》《李颙集》(编校)、《李颙评传》《关学学术编年?宋代篇》等。在《道德与文明》《孔子研究》《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陕西省社科基金等课题多项。

图书目录

绪论
一 研究动机与目的
二 研究成果的回顾与检讨
三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皇侃生平、著作及学术背景
一 皇侃生平及著作
(一)生平
(二)著作
二 皇侃思想形成的学术背景
(一)自由阐释的学术风尚
(二)多维互摄的学术实践
三 《论语义疏》的阐释特征
(一)体例与语言
(二)思维方式
第二章 性论
一 性的内涵与特征
(一)“性者,生也”
(二)“性无善恶,而有浓薄”
(三)“人生性分各有所能”
二 “性”、“情”之关系
三 “性”、“命”之关系
第三章 仁论
一 仁的本质
(一)“仁者,人之性也”
(二)“仁者,恻隐之义”
二 为仁实践
(一)“约俭己身”
(二)“仁是行盛”
三 为仁功效
(一)圣王(圣师)的仁功
(二)君子的仁功
第四章 孝论
一 孝的本质与地位
(一)“孝是仁之本”
(二)“孝为百行之本”
二 “孝是事亲之目”
(一)无违为孝
(二)以爱、敬为孝
(三)孝之终始
(四)父子相隐
三 “以孝友为政”
(一)“为风政者,以孝悌为主”
(二)“以孝事君则忠”
第五章 礼论
一 “礼有三起”
(一)“礼理起于大一”
(二)“礼事起于遂皇,礼名起于黄帝”
二 礼的本质
(一)“礼是体别”
(二)“礼者,体其情也”
三 礼的实践
(一)“礼贵得中”
(二)“礼以敬为主”
(三)“礼乐相须”
(四)“学礼立身”
第六章 君子论
一 君子的内涵
(一)先秦君子观述评
(二)《论语义疏》中的君子内涵
二 君子之道
(一)善人之道
(二)先王之道
(三)“通而不壅”之道
第七章 皇侃思想的哲学史价值
一 对先秦以来儒学传统的继承
二 对后世儒家哲学思想的影响-
结语
附录一 《论语义疏》研究述评
附录二 皇侃《论语义疏》与朱熹《论语集注》相合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