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哲学世界哲学守望者·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

守望者·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

守望者·康德的形而上学:物自身与智思物

定 价:¥89.80

作 者: 卢雪崑 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0219882 出版时间: 2016-07-01 包装: 精装
开本: 异16全 页数: 412 字数:  

内容简介

  《康德的形而上学》一书按从自然领域出发,再进至自由领域,*后达至自然与自由之统一的进路进行。其结论是:康德的批判哲学揭示出一个建基于“人之物自身的因果性(自由)”的形而上学。它是道德的、属于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这个道德的形而上学的枢纽在于人类乃至全宇宙发展的**根据——意志自由,及其*高原则——自由之原则。康德揭明的是人的真实,同时是人的未来。自康德的同时代人——包括黑格尔——对康德的批判哲学提出批判至今,种种责难都借着“持久的假象就是真理”而在学术界成为公论。本书着眼于康德所从事的研究的真正问题,逐一拆穿这些公论所包含的假象。

作者简介

  卢雪崑,广东人,牟宗三先生嫡传弟子,1989年于钱穆先生创办的香港新亚研究所获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所任教。2001年、2002年暑期于德国美因茨大学康德研究中心做访问研究。主要著作有《意志与自由——康德道德哲学研究》、《实践主体与道德法则——康德实践哲学研究》、《康德的自由学说》、《儒家的心性学与道德形上学》、《通书太极图说义理疏解》。

图书目录

目录
  康德著作引文来源缩略语
  
  概说
  一、引言
  二、康德为拯救形而上学而提出的“思维模式的变革”
  三、康德专门术语翻译问题
  第一编康德的物自身与智思物学说
  引言关于第一编“康德的物自身与智思物学说”划分为上与
  下两部分之简要说明
  第一编上通过思辨批判证明显相与物自身之超越区分及
  所有对象一般区分为现象与智思物第一章“物自身”的提出及其通过时空本性之考论而得到说明
  第一节显相与物自身之超越区分由空间和时间之表象之本性
  的考论而揭示
  第二节对于空间和时间的形而上学解释
  第三节对于空间和时间的超越的解释 (说明其为一个使其他先验
  综和认识可能的原则)
  第四节康德对其前辈的时空说之批评
  
  第二章就感触物的对象之在其自身而考论“物自身”
  第一节“物自身不可认识说”的提出及其理据
  第二节论物自身离开我们而实存
  第三节显相与物自身之超越的区分
  
  第三章智思物概念经由纯粹知性之分解而提出
  第一节范畴体系的建立及推证
  第二节范畴的纯粹使用之可能性产生出只作为一个界限概念
  的“智思物之概念”
  第三节思辨理性 (作为一种纯然的智性机能) 引出的智思物
  只能有轨约作用
  第一编下通过实践理性批判经由事实证实人作为物自身
  与作为显相统一于同一主体中第四章论人之在其自身 (作为睿智者) 因着其意志自由而实践地
  可认识
  第一节从自然概念之领域的认识转进至自由概念之领域的认识
  第二节论自由的因果性就是人作为物自身的因果性亦即人作为
  睿智者的因果性
  
  第五章论因着“意志自由”而取得关于超感触秩序的认识
  第一节终极目的 (圆善) 连同道德的世界创造者之理念
  在目的论的连系中得到说明
  第二节上帝概念之决定的意指与作用
  第三节关于康德的设准说
  第二编康德的形而上学新论
  第六章形而上学的转向
  第一节旧有形而上学之虚幻性
  第二节物形而上学让位于知形而上学及从轨约的思辨形而
  上学转进至构造的实践形而上学
  第三节物自身与智思物学说作为康德形而上学新论的枢要
  第七章经由三大批判展示的一个“道德的形而上学”
  第一节康德形而上学新论展开之通贯进程
  第二节康德形而上学新论的两条脉络
  第三节康德新形而上学系统之蓝图
  第三编析疑与辩难
  引言
  
  第八章康德物自身学说最初在德国学界引起的震动
  第一节旧思维的后卫战
  第二节德国观念论者针对“物自身”发出的假问题
  第三节康德是二元论者吗?
  
  第九章关于康德的范畴学说
  第一节引言
  第二节评所谓范畴使用于物自身的问题
  第三节关于因果性范畴和实在性范畴在实践领域的使用
  
  第十章关于学术界中几种对于康德物自身学说的解释
  第一节艾迪克斯对物自身的维护及其物自身双重刺激说
  第二节花亨格的“物自身虚拟说”及“好像哲学”理论
  第三节普劳斯的康德物自身解释
  第四节阿利森的康德物自身解释
  结束语
  
  附录一本书引用康德著作汉德对照
  附录二人名对照表
  附录三词汇汉德对照
  附录四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