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哲学研究丛书》总序
序言
第一章 导论多元哲学思潮背景下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 中国传统儒学的衰落与西方哲学的输入
一、中国传统哲学的困境
二、西方哲学思潮的涌动
三、新思潮的意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现代中国思想的主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现代西方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近现代中国哲学的主流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建立
小结
第二章 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传播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早期传播阶段
一、哲学思潮与社会思潮
二、问题与主义论战
三、科学与玄学论战
第二节 李大钊的唯物史观
一、唯物史观介绍与研究的先河
二、唯物史观与历史哲学
第三节 陈独秀对中国近代的阶级、社会与革命性质分析
一、将唯物史观的研究引向深入
二、运用唯物史观的理论与方法,解剖中国历史、社会及革命诸问题
小结
第三章 互辩法的唯物论与唯物辩证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传播的新阶段
第二节 互辩法的唯物论
一、瞿秋白的互辩法的唯物论研究
二、李达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雏形
第三节 唯物辩证法论战
一、唯物辩证法论战的缘起
二、唯物辩证法论战的主题与要义
小结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与理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提出
二、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背景和争议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阶段
第二节 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的要义与精髓
一、毛泽东思想的来源
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三、毛泽东思想的世界意义和时代价值
小结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
第一节 建国初期的理论批判和思想改造运动
一、对胡适哲学思想的批判
二、对梁漱溟思想的批判
三、对杨献珍“合二而一”观点的批判
四、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
一、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时代意义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理论反思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极左思潮”
一、“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二、毛泽东思想中“左”的理论元素——“文化大革命”的深层哲学基础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极左化和教条化——“文化大革命”的理论表现
小结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来源和形成
一、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早期形态
三、建国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建设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价值与作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普及作用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意识形态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时代价值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反思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化的意义与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困境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前景
小结
第七章 实践唯物主义的探索
第一节 李达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论
一、“实践唯物论”的提出及其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体系的传承与创新
三、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及其价值与局限
第二节 张岱年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论
一、张氏(张申府、张岱年)兄弟的“解析的辩证的唯物论”
二、“新唯物论”与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
三、张岱年与马克思主义的新唯物论
第三节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论转向
一、实践唯物论和人类学本体论
二、实践唯物论的争论与疑难
三、实践唯物论的探索和建构
小结
第八章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前沿理论问题
第一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一、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始末
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哲学分析
三、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二节 人道主义与异化问题争论
一、一场空前论战的国际与国内背景
二、论战的主题与实质
三、论战的余绪:未尽的宏大课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本体论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分歧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或有何种本体论
三、分歧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否是或有本体论
四、马克思主义本体论与哲学、科学以及形而上学的关系
小结
第九章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研究方法问题
第一节 新时期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方法论上的论争
一、“回到马克思”与“走近马克思”之争
二、传承与发展:内核与外围
三、学术性与现实性之争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学派
一、文本学的马克思主义
二、文献学的马克思主义
三、生存论的马克思主义
四、日常生活批判的马克思主义
小结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意义与当代价值
第一节 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与个人全面发展的学说
一、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
二、异化与异化的扬弃是人类历史演进的必经之路
三、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
第二节 现代性批判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意义
一、马克思对资本原则与形而上学的批判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质和当代价值的重新估价
第三节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未来中国哲学精神的发展
一、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性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阐释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未来中国哲学精神的开展
小结
附录:中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来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发展的成就与局限
一、中共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缘起与概况
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发展方面的重点成就与主要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