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王志成
前言 弗兰克·雷诺兹
致谢
第一章 比较神学与不二论吠檀多实践
一、实验元素
二、比较神学
1.比较的“神学”维度
2.神学的“比较”维度
3.比较神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三、做为实践知识的比较神学
四、不二论、文本与注释
1.对不二论释经传统的简要概述
2.作为文本的不二论:注释传统的兴盛
3.作为《后弥曼差经》的不二论:《前弥曼差经》的范式
五、实践意义
1.恢复不二论“文本”
2.从研究商羯罗到研究文本
3.从文本外真理转向文本后真理
4.读者从观察者到参与者的读者身份转换
第二章 不二论吠檀多文本的结构
一、不二论文本结构
二、奥义书大致结构
三、《后弥曼差经》中奥义书知识的编排
1.独立经文
2.经卷
(1)跋达罗衍那陈述《鹧鸪氏奥义书》2.1-6a中的问题
(2)商羯罗对《鹧鸪氏》2.1-6a的两种诠释
(3)后期注释对诠释《鹧鸪氏奥义书》2.1-6a的贡献
(4)文本之外有世界吗?关于弃绝的案例(《后弥曼差经》III.4.18-20)
3.组合文本:和合与经集
(1)联结:经集内部的联结
(2)文本推理(nyaya)
(3)连贯性实践的两种策略
4.讲集和整体安排
四、通过参与式阅读将意义处境化
第三章 不二论吠檀多真理
一、文本中的真理问题
二、文本真理策略,
1.否认梵具有属性(无属性梵)
2.文本中的悖论(mahavakyas)
三、文本后真理:奥义书与不二论世界的真实意义
1.《后弥曼差经》III.3.1-13:可以假设梵一直代表至福吗?
2.《后弥曼差经》I.1.5-11:奥义书确实具有正确意义
3.《后弥曼差经》I.1.2:奥义书边界内部推论
4.《后弥曼差经》IV-3.14和不二论的系统化
四、为梵辩护:文本中他者的碎片化
1.《后弥曼差经》II.1.4-:不二论立场的相对合理性
2.对不二论立场的辩论:《后弥曼差经》II.2.1-10
(1)《后弥曼差经》II.2的结构
(2)《后弥曼差经》II.2.1-10对数论派的反驳以及不二论的文本辩读
五、真理、文本与读者
六、对不二论与文本间真理的总结陈述
第四章 不二论吠檀多与读者
一、文本与真理的张力
二、永恒真理,及时阅读:阅读中的真理
1.解脱知识的朴素与时间复杂性
2.两种类比:音乐与瑜伽
三、成为读者
1.知梵渴望与阅读渴望
2.授权读者:知识的多种前提
四、限制解脱、中断阅读《后弥曼差经》:规定性说明
1.对未来弃绝者的期望
2.弃绝的祭祀背景
3.弃绝规则
五、不二论精英主义与未授权读者的可能性:寻找疏漏
第五章 不二论吠檀多之后的神学:文本、真理与神学家
一、比较神学实践
二、比较神学的文本构建:并列阅读《神学大全》与
《后弥曼差经》
1.在《后弥曼差经》III.3.11-13之后阅读《神学大全》I.13.4
(1)设置对比
(2)寻找相似
(3)寻找差异
(3)并列阅读阿玛拉南达与阿奎那的某些实践策略
2.是否存在不可比较的文本?《神学大全》III.46.3的案例
3.重构神学文本成果:回溯《圣经》和《神学大全》的注释
(1)回顾《圣经》引述
(2)回顾注释阅读:枢机主教卡耶坦对《神学大全》I.13.4的解读
三、比较神学的真理
1.对真理议题的耐心延期
2.教义文本性真理以及真理冲突
3.诸宗教神学真理
4.关于上帝的真理
四、培养比较神学家
1.文本作为导师
2.教育比较学者:能力、动机与局限
3.作为教育者的比较学者
五、完成实验
参考文献
索引
译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