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古籍/国学子部孟子全解

孟子全解

孟子全解

定 价:¥45.00

作 者: [战国] 孟子,韩非 著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暂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11359605 出版时间: 2016-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8 字数:  

内容简介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重要的思想家,与孔子并称“孔孟”,被后人尊为“亚圣”。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百余年,孔子一生奔走呼吁的“克己复礼”主张并未实现,天下由春秋时代进入了战国时代,诸侯之间的征伐战争更加激烈,孔子尊崇的周礼也被遗忘得更加干净,各种其他学派的学说兴起,形成了百家争鸣之势。〖JP2〗面对茫茫乱世、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纷呈涌现的各家学说,孟子毅然肩负起振兴先圣大道的重任,呼吁法先王、行仁政。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孟子也像孔子那样授徒传道,奔走游历,先后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国,前后二十多年。但在崇尚功利征伐的战国乱世中,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不被诸侯采纳。见大道不行于世,孟子退而讲学,和学生们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作为记载孟子及其弟子言论政见的语录体散文,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是儒家重要的典籍之一,是古代读书人不可不读的经典。《孟子》一书思想十分丰富,涉及政治、哲学、教育、文艺、军事等各个方面,其中很多方面是孟子对孔子思想的进一步发挥,比之孔子重周礼的思想更加富有民主精神,更加重视人文精神。孟子善辩,故其文章中处处可见气势磅礴的雄辩智慧。孟子之辩并非由巧智而来,并非产于口舌之末端,而是来源于完善的人格,来源于淳厚的道德,来源于其胸中一股他人难以企及的浩然正气,来源于其身上一种担负天地、舍我其谁的使命感和自信。苏辙曾称孟子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大小”。故孟子之文章,本身就是一篇篇极为优秀的美文,读之朗朗上口,让人不由得于胸中升起一股浩然之气,内心充满责任感和自信心。孟子好仁,故其文章中处处闪耀着以民为本、仁爱慈和的人性光芒。“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等重要观点,和世界上任何博爱的学说相比都毫不逊色。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感到精神食粮的重要性。《孟子》便是一部好的增强人们道德修养、丰富人们学识、开拓人们思想境界的中华文化经典。人们可以在其中看到仁爱、无私、自信、自强,可以找到孝顺、宽容、忠实、诚信,可以学到生活的智慧、处世的方法、立身的原则,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年龄段,都能在其中得到无穷裨益。为了帮助现代读者更好地理解《孟子》,感受孟子,我们怀着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借先贤之道造福世人的美好愿望,精心编著了这本《孟子全解》。本书收录了史籍中重要的《孟子》注解的精华,对原文、注释、译文进行了认真考证,并联系现实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即使不具备深厚古文基础,对儒家经典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轻易地领悟孟子思想的主旨。全书设有“原文”、“注释”、“译文”、“经典解读”等栏目,力求原文准确、注释详尽、译文优美、解读符合孟子原意又联系当今社会。书中大量引用老子、孔子、荀子、朱子等思想家的思想见解,对孟子论点进行印证,与孟子思想进行对比;例举历史事件、哲理故事,让读者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了解《孟子》的博大精深。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带来一场真正的思想盛宴,让每个读者都能沐浴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智慧和光芒。由于水平有限,其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还望读者不吝赐教,多多指正。

作者简介

暂缺《孟子全解》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孟子全解
目录卷一梁惠王上
第一章君子不言利
第二章有德而后乐
第三章为政在于惠民
第四章苛政猛于虎
第五章为政以德不以力
第六章天下归于仁
第七章保民而王
卷二梁惠王下
第一章与民同乐
第二章分享无大,独占无小
第三章小大之辩
第四章畜君无尤
第五章己所欲,推于人
第六章在职敬事
第七章为天下得人难
第八章害民者贼
第九章君子思不出其位
第十章取之有道
第十一章无德而得,必致灾祸
第十二章为善是人生最有价值的投资
第十三章尽力就行
第十四章天命难知,人道易守
第十五章仁德与土地
第十六章行止由己,不由人
卷三公孙丑上
第一章待时而作,顺势而行
第二章道德源于内心
第三章以德服人
第四章自求多福
第五章让利于民
第六章人之四端
第七章仁德是人最好的归所
第八章与人为善
第九章中庸之道
卷四公孙丑下
第一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第二章仁者不可屈
第三章无可无不可
第四章过则勿惮改
第五章有位则有责
第六章知言而言
第七章不以天下俭其亲
第八章正己然后可以弘道
第九章过而改之,善莫大焉
第十章放于利而行,多怨
第十一章为人着想
第十二章君子屈于弘道
第十三章舍我其谁
第十四章为道,不为禄
卷五滕文公上
第一章为善,不在大小
第二章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
第三章民事不可缓
第四章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第五章亲疏有别
卷六滕文公下
第一章小节与大节
第二章何为大丈夫
第三章为官有道
第四章赏罚以功
第五章仁者无敌
第六章环境造就人
第七章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八章去恶勿疑
第九章继道先圣,平治天下
第十章道德不应违背人伦
卷七离娄上
第一章无规矩不成方圆
第二章以人为鉴
第三章趋善避恶
第四章君子求诸己
第五章修身为本
第六章君子取善不取怨
第七章以德役人
第八章祸福由己
第九章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第十章自暴自弃者难与言
第十一章道不在远
第十二章诚为行事之本
第十三章施仁政,得天下
第十四章君子进善不助恶
第十五章眼睛是心灵之窗
第十六章伪饰只能自欺欺人
第十七章以权应变
第十八章君子不教子
第十九章事人以志
第二十章正国先正君
第二十一章宠辱不惊
第二十二章慎言慎行
第二十三章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第二十四章尊贤重于安居
第二十五章君子不为衣食违道
第二十六章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第二十七章道德之本
第二十八章孝悌,为人之本
卷八离娄下
第一章圣人之道同
第二章君子不行小惠
第三章礼待下属
第四章物伤其类
第五章君仁莫不仁
第六章因时变通
第七章君子有絜矩之道
第八章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
第九章不彰人之恶
第十章行事有度
第十一章守大义,轻小信
第十二章保持纯真
第十三章慎终追远
第十四章真正的“得道”
第十五章大道归简
第十六章为善不可有功利之心
第十七章谗言可畏
第十八章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第十九章由仁义行
第二十章圣贤之行
第二十一章立言正世
第二十二章承继的重要性
第二十三章盛德备则无所惑
第二十四章育人先以德
第二十五章人应洁身自好
第二十六章大道顺性
第二十七章君子不违礼
第二十八章君子患德,不患得
第二十九章同道不同行
第三十章父子不责善
第三十一章境遇不同,行为有异
第三十二章人人皆可为圣人
第三十三章贪图虚名,自取其辱
卷九万章上
第一章大孝终身慕父母
第二章君子可欺不可罔
第三章仁者不怨其亲
第四章不以文辞害志
第五章天人合一
第六章守德在己,成事在天
第七章以道自任
第八章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九章取之有道
卷十万章下
第一章进退之道
第二章位不等,禄不同
第三章交友之道
第四章交际之道
第五章君子耻道之不行
第六章养士之道
第七章应召之道
第八章与贤者为友
第九章为卿之道
卷十一告子上
第一章顺性而为仁
第二章人性本善
第三章生者不同性
第四章仁义同出于内心
第五章义随位变
第六章秉道好德
第七章好德如好味
第八章心也需要养护
第九章一曝十寒,无以养德
第十章鱼我所欲也
第十一章学问之道,在于求心
第十二章厚外薄内,实为不智
第十三章为何轻视自身呢
第十四章勿以小失大
第十五章不要被外物蒙蔽了心志
第十六章人爵在位,天爵在德
第十七章贵贱在己不在人
第十八章为仁不力,如杯水车薪
第十九章修德如耕种
第二十章为学须尽力,为学须有法
卷十二告子下
第一章礼之轻重
第二章人人皆可为尧舜
第三章如何对待父母的过错
第四章以仁止战
第五章礼不足则享不成
第六章贤不贤,不在于是否有为
第七章渎职为罪
第八章以道事君
第九章无道而争,必致危亡
第十章治民有度
第十一章以邻为壑,仁者所恶
第十二章诚信为本
第十三章好善优于天下
第十四章去就之道
第十五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十六章不教亦教
卷十三尽心上
第一章尽心知命
第二章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第三章求与得
第四章恕行近仁
第五章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第六章人不可以无耻
第七章耻之于人大矣
第八章好善则忘势
第九章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第十章英雄不以时势兴废
第十一章富而不骄
第十二章以道治民,民无所怨
第十三章道心惟微
第十四章政不如教,教不如声
第十五章仁义本于人性
第十六章善不可挡
第十七章克制欲望
第十八章困境出真才
第十九章大人正己而天下正
第二十章君子有三乐
第二十一章君子的天性
第二十二章文王善养老
第二十三章仓廪实而知礼节
第二十四章立志高远,厚积薄发
第二十五章君子喻于义
第二十六章执中有道
第二十七章贫贱不能移
第二十八章富贵不能淫
第二十九章为道不可半途而废
第三十章大伪似真
第三十一章贤人之志,天下为公
第三十二章君子不素餐
第三十三章士尚志
第三十四章小义与大节
第三十五章不以亲贵废法,不以天下弃其亲
第三十六章地位决定人的气度
第三十七章敬先于礼
第三十八章惟圣人,然后可以践形
第三十九章礼在于尽心
第四十章君子教人五法
第四十一章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
第四十二章人可殉道,道不殉人
第四十三章求学以礼
第四十四章为道须踏实
第四十五章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第四十六章智者急当务之急
卷十四尽心下
第一章仁者弘仁,不仁者弘不仁
第二章春秋无义战
第三章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第四章征者,正也
第五章践行出真知
第六章重于内则轻于外
第七章为恶必有报
第八章善恶在人不在物
第九章不正己,则无以正人
第十章财饱腹,德保身
第十一章察人于微
第十二章仁德贤能,国家之本
第十三章不仁不可得天下
第十四章民贵君轻
第十五章圣人为百世之师
第十六章仁者,人也
第十七章去国之道
第十八章君子困于交,不困于道
第十九章如何面对流言蜚语
第二十章以其昭昭,使人昭昭
第二十一章为学须持久
第二十二章论尚古
第二十三章君子知进退
第二十四章性与命
第二十五章人性的修养
第二十六章攻乎异端
第二十七章取用有度
第二十八章什么才是“宝”
第二十九章才而无道,必害其身
第三十章有教无类
第三十一章心不诚,则为盗
第三十二章先修己,再教人
第三十三章反性俟命
第三十四章自信来源于盛德
第三十五章俭以养德
第三十六章孝之至者
第三十七章乡愿德之贼也
第三十八章谁能弘道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