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教育/教材/教辅教辅教师用书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

定 价:¥45.00

作 者: 鲁洁 冯建军 等著
出版社: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教育理论/教师用书 教育理论/教育主张 中小学教辅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4172976 出版时间: 2013-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60 字数:  

内容简介

  《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理论部分阐述了教育转型内涵、教育转型的核心、教育转型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历史部分详尽地描述了晚清以来中国教育转型的发展脉络。建构部分,分析了影响教育转型的外部因素,揭示了教育转型的内部机制,在客观叙述教育价值变迁的基础上,指出了当代教育应然的价值追求,为当代教育的转型指明了方向。

作者简介

暂缺《教育转型:理论、机制与建构》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专题一教育转型的理论分析  一、教育转型的形式内涵/1  (一)相关的概念/1  (二)教育转型的内涵/4  (三)在相关概念辨析中认识“教育转型”/6  (四)教育转型的特点/8  (五)教育转型的类型/9  二、教育转型的实质内涵/9  (一)社会系统中的教育转型/10  (二)人类发展中的教育转型/12  (三)教育系统自身的转型/14  三、促使人的转型:教育转型的核心/18  (一)教育的原点是育人/19  (二)“人的自我期待”转型与教育认识的转型/22  (三)教育转型的核心:使人不断地成为“人”/33  四、教育转型引导社会转型/37  (一)教育为社会转型所制约的合理性与有限性/37  (二)教育何以引导社会转型/39  (三)教育以何引导社会转型/42  五、当代中国的教育转型/44  (一)新中国教育转型的历程/44  (二)人的形态教育:当代中国教育转型的指向/53  专题二影响教育转型的外部因素  引言:一种分析框架/61  一、观念变迁与教育转型/65  (一)观念的力量/67  (二)观念变迁的历程/70  (三)观念变迁对教育转型的影响/73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观念因素/77  二、制度变迁与教育转型/80  (一)制度的力量/81  (二)制度变迁的历程/85  (三)制度变迁对教育转型的影响/87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制度因素/91  三、媒介变迁与教育转型/95  (一)媒介的力量/96  (二)媒介变迁的历程/97  (三)媒介变迁对教育转型的影响/105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媒介因素/109  四、利益分化与教育转型/112  (一)利益的力量/113  (二)利益分化的历程/117  (三)利益分化对教育转型的影响/12l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利益因素/125  五、权力转移与教育转型/129  (一)权力的力量/129  (二)权力转移的历程/133  (三)权力转移对教育转型的影响/137  (四)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权力因素/139  专题三教育转型的内部机制  导论/143  (一)“机制”理论与教育转型的内部机制研究/143  (二)形成中的系统:首要的转型/145  (三)转型中的系统:转型研究中教育系统的结构和要素的确立/149  一、教育目的:教育系统与教育转型的目标机制/155  (一)“教育目的”的意涵及其生成因素/155  (二)教育系统中的目标机制及其图式/163  (三)我国教育转型中的目标机制/169  二、教育理念:教育系统与教育转型的观念机制/172  (一)教育理念的内涵及范畴/172  (二)教育理念与教育系统的观念机制/176  (三)当代中国教育转型中的观念机制/179  三、教育政策:教育系统与教育转型的宏观运行机制/187  (一)教育政策的过程机制及其宏观调整范围/187  (二)教育政策的执行机制/197  (三)我同的教育政策与教育改革(转型)/200  四、课程执行:教育系统与教育转型的微观运行机制/203  (一)以课程为中心的教育微观运行机制/203  (二)课程改革与教育转型/206  专题四教育转型的价值变迁与期待  一、价值与教育价值链/216  二、“应当”与“是”的关系/221  三、教育价值的存在论基础/223  四、人是走向途中的存在/227  五、教育功能发挥:政治功能一经济功能一育人功能/232  六、教育价值的关注点:主体性一主体间性一共同主体性/235  (一)前主体性阶段/235  (二)主体性阶段/236  (三)主体问性阶段/238  (四)公共性阶段/241  七、教育研究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性一学术性一人文性/243  (一)作为意识形态的教育研究/244  (二)作为学术符号的教育研究/245  (三)作为人文关怀的教育研究/247  八、马克思的“完整的人”——当代教育的价值追求/248  (一)完整的人的出处与深刻内涵/248  (二)马克思的“完整的人”对今天教育的启示/250  (三)如何做一个“完整的人”/253  后记/259

本目录推荐